第58章 杂志专访2014.9.19期(第2页)
当:歌手和做演员是一个道理,演员演戏觉得“演得对”就行了,所以你觉得你现在“唱得对”么?
许嵩:唱别人的歌不好说,但目前还没有人比我唱自己的歌唱得更对。
当:与外界无关,就你个人现阶段的认知来说,你觉得“做好歌手”和“做好歌”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许嵩:没有标准,因为其中“好”这个关键字是没有标准的。我觉得特别好的,他可能觉得“这什么玩意啊”;我觉得特别不好的,他可能每天心心念念爱的死去活来。所以没有好与坏,只有合适不合适,喜欢不喜欢。爱自己所爱就万事大吉了。
当:所以,到现在为止,是否已经有了一首你定义中真正的“好歌”?
许嵩:太多了。但是如上所述,那只是“我认为”的好歌而已。
当:网络音乐时代已翻篇儿了,连演出市场都翻篇儿了,你怎么给自己曾经的音乐推广模式翻篇儿呢?
许嵩:曾经的独立发行专辑吗?那时没什么推广可言,要感谢网友的传播。但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推广,因为是真心实意地推荐。其实现在也是一样要看音乐品质,传播途径、推广方式虽有一定的学问,但绝不是重点,作品本身才是核心竞争力。很多电影与音乐把大量的心思和经费花在营销上,也许能忽悠来一时的票房和销量,可是作品走不长远——当然,也许压根就没想走长远。
当:苦行僧·许虽然如今闲云野鹤,但我觉得你还是属于对自己很“狠”的人?
许嵩:当然,心态轻松归轻松,但工作起来还是要对自己“狠”。
当:走到哪儿都被邀歌,成就感多点还是压力多点?比如戚哥比如张靓颖这种已然有自己风格的歌手你要怎么给人家写歌?
许嵩:沟通着来,比如说戚哥戚哥是想要一首和她过往完全不同的曲风,那我就琢磨着写一首我自认为既适合她、她也没尝试过的;比如靓颖想要一首延续她自己风格的,那我就听她指定的过往曲目来开始思考。总之怎样都可以,看朋友的需求。
孤独优越过寂寞
都说创作人更乐于享受孤独,对自己很“狠”的许嵩在工作室在录音棚里度过的许多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时光,去酝酿自己的别人的自己和别人的音符以及相关,去体味去加工那些往事,去升华他人和自我的孤独。然而这种孤独并非非比无人问津寂寞,事实上当澎湃的往事和感情在许嵩如平静湖面一般的外表下波涛汹涌,他才得以创作出如此多如斯隽永深层的好歌好词。于是我们说,享受优越过寂寞的孤独,是优秀创作人的特权。
当:人生中的“惊鸿一面”是怎样的汹涌往事?那一面见的又是谁?
许嵩:每个人再汹涌的往事也不过是自己的天人交战,一旦说出来,于他人而言也不过是无痛无痒的故事一则。所以音乐就是超脱于具体的事情,去传达抽象的情感。
当:在相当低的低潮期写《惊鸿一面》自我取暖,你这么平静无波澜的无起伏的状态,很难想象那是因何而起的怎样的低潮?
许嵩:平静也是从起落里修炼而来的。其实我也是有很急躁的一面的,比如说一件要事没完成的话就会心神不宁,遇到不平的事也会发火,这很正常。
当:说到“一生好好爱一人”,许老师,你是等爱之人,还是寻爱的人?
许嵩:偏被动一些。现在的想法是,如果让我在“我爱她六分、她爱我八分”与一个“我爱她八分,她爱我六分”的人里选一个,我会选择和前者在一起,然后再努力去爱她十分。
当:之前你也说了另一半得是喜欢你音乐的妮子,那“年少定情,相濡与沫,白头偕老”又是否是理想的恋爱?
许嵩:那是一种纯粹理想化的古典式爱情了,所以只能在音乐里去憧憬,去玩味。现代社会,男男女女脾气都挺大,觉得不合适就分开了,都不太会委屈自己。——倒也不能说是不好,要看每个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
当:工作模式和好友模式其实是两种状态,那么作为制作人,你监棚的时候看到的黄老师和胡少年都是什么状态?
许嵩:黄龄和胡夏录音状态都很放松,其实和生活中没太多不同。
当:请黄老师来对唱的出发点是?她的韵味还是她气质与你《惊鸿一面》立意的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