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新浪博客2012.6.29(第3页)

 从希腊回来后,摄影师刻盘寄来了多达7000多张相片,这数量把我惊呆了,并且身旁没有小伙伴。但当我真从这庞大的数量里选出一百张来,也并没有花费很多天。每张几乎都是一眼就决定了是否选用。“让情绪在一页页的图片里流动起来”,这是挑选、排序这近百张相片的主要依据。

 第二个1/3的内容是,我的摄影。随走随拍,点滴记录,已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只不过各自视角不同罢了。我也一直相信真实的感动总是寓于平淡之中的。标志性的景物我几乎没有拍摄,我想它们已经被拍累了,不必再去打扰。我拍的,只不过是那些让我“有话想说”的寻常画面。

 要插说一句的是,昨日看到瓜农与城管的新闻图片非常难过。此前的一桩类似案件发生时,我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歌。没想到歌还未发表,这么短的时间内悲剧却又上演,一如在《苏格拉没有底》里我写过《拆东墙》,但时间的流逝从未改变了什么,以至于我即便下张专辑再次收录依然应景。以前媒体问我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或梦想时我总是很楞的回答,我没有梦想。真的,一个年过半半百的人还把梦想这种字眼挂在嘴上是很乏味的。睁大眼看看眼前的生活,周遭的一切吧。脚踏实地认真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吧。至于心底的信念——是决计不必拿出来高谈阔论的。

 最后1/3的内容是,我的文字。在《海上灵光》里,我没有对每一幅照片都进行旁白式的描述,没有选择图文一一对应的编排方式。有的时候文字是主角,看起来仿佛与相片没有干系;有的时候又让一系列相片自己串联情节,不着一字;有的时候干脆把手写的便笺扫描进了书里——总而言之,是一个随性。谈希腊历史,希腊哲学,希腊戏剧,聊美酒、美食、美人......笔随心走,无甚拘束。

 因此,《海上灵光》既不是一本摄影画册,又不是一本私人写真,也不是一本随笔集——却又全都是了。

 《海上灵光》不是什么“周边产品”,而和我的音乐专辑一样都是核心作品。我不知道同类型的摄影随笔集有多少是主人公自己和摄影师沟通,选相片,撰文,编排,指定装帧方式、纸张的质感,但至少我是这么认真去做的。你不可说我敬业,因为我压根并未将其视为工作——我只是很喜欢自己所做的这件事情。读者翻完它的时候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点用心,能有一点道不明的回味空间,那便很好了。

 感谢整个希腊行团队成员的倾心相助,感谢亲友在我闭门造车那段日子里的细致关怀,还有那许多素未谋面的期待与陪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