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水泥(第3页)

 夜幕降临,周朔拖着沾满泥泞、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府衙。

 徐凤早已等候多时,脸上是连日来少见的红光:“主公!大喜!今日报名人数激增至三万人!城北已有三百余户领用了煤炉,学生走访了几家,炉火正旺,屋里暖如春日!百姓们感激涕零,都说…都说这是救命炉啊!”

 周朔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随即正色道:“煤炉虽好,隐患不可不防!特别是通风不畅导致毒气(一氧化碳)伤人之事。明日立刻安排:每十户设一监督员,由里长或识字的青壮担任,专司检查炉具使用安全、通风是否良好!发现隐患,立即纠正!此事关乎人命,绝不可懈怠!”

 “是!主公深谋远虑,学生明白!”徐凤肃然领命,又想起一事,“对了主公,柳诗诗小姐派人来问,待此路修通,可否让商业部的商队优先通行?商业部组建的商会愿支付合理的过路费用。”

 周朔眼睛一亮:“当然可以!过路费就暂定为每辆标准马车五文钱。至于优先通行权…可择日公开拍卖,价高者得!所收款项,无论过路费还是拍卖所得,一律专款专用,全部投入代州后续的水利、道路、学堂等建设!”

 一个月的光景,在无数人的辛勤汗水和希望之火中悄然流逝。

 当周朔再次踏着晨光走上街头巡视时,代州城已悄然换了新颜。

 那条崭新的、笔直宽阔的灰黑色大道(水泥路)如同一条坚韧的脊梁,贯穿南北。

 已修通的道路上,满载货物的商队络绎不绝,清脆的马铃声和车夫的吆喝声取代了昔日的死寂。

 道路两旁,原本萧条的街市,因商旅往来而渐渐复苏,新搭的食肆冒着热气,简陋的货摊摆上了各色土产,虽不繁华,却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更令人心暖的是,家家户户的屋顶烟囱里,不再是冰冷的死寂,而是飘荡着或浓或淡的炊烟。推开那些曾经充满绝望气息的破败门户,扑面而来的是久违的暖意。

 那瓦制的煤炉,在千家万户的堂屋中央,安静地燃烧着,释放着驱散严寒、带来生机的红光。

 炉子上,或许炖着一锅简单的杂粮粥,或许温着一壶热水。冻毙街头的惨剧,再未听闻。

 转过那个曾经让他心如刀绞、发现冻死孩童的街角,周朔的脚步再次顿住。

 眼前不再是冰冷的死亡和绝望。一座新建的、虽然简陋却干净整齐的学堂矗立在街角。

 学堂前的空地上,一群穿着厚实棉袄(或许是家里用预支工钱新做的,或许是府衙救济的旧衣)的孩子正在嬉戏玩耍。

 他们的小脸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却洋溢着健康、活泼的笑容,清脆的笑声像银铃般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徐凤跟在周朔身后,看着这生机勃勃的一幕,再回想月前的惨状,心中感慨万千,眼眶微湿:“主公…代州有您,实乃万民之福啊!只是路倒是修好了,府库的银钱都快花完了……”

 “呃……盐铁税收不是每月都有进账吗。实在不行收点商税嘛!”

 “主公,修路花费确实有点大,但好处也不少,按主公方略,拿下代州后商税也有收取,但有些世家拒不交商税,有些难办。”

 周朔静静地望着那群奔跑的孩子,目光深邃而平和,随后又凌厉,“代州还有如此胆大之世家,看来清洗的还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