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当他说出“大明在南洋”五个字时,毡帐内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混着驼铃的嗡鸣,将空气凝成了冰碴。 

 数十位部族首领攥紧腰间弯刀,有人喉间发出困兽般的低吼——他们原以为明朝的野心不过止于西域商路,却未曾料到,那遥远东方的帝国竟已在赤道以南的群岛上,掀起了一场文明的风暴。 

 大明在南洋禁绝所有宗教,系统性地推行汉化政策,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西域一众首领心头。 

 他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这般景象:清真寺的宣礼塔被轰然推倒,换成雕龙刻凤的文庙飞檐;《古兰经》的经卷被付之一炬,取而代之的是散发着墨香的《四书五经》;南洋土著被迫褪去传统服饰,穿上宽袍大袖的汉服,连祈祷的跪垫都被换成了叩拜孔子的蒲团。 

 对于这些笃信伊斯兰教,将宗教信仰视为生命核心的西域首领而言,宗教不仅是精神寄托,更是维系部族、凝聚力量的纽带。 

 大明在南洋的举措,让他们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领土扩张,而是要从根本上摧毁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与信仰体系。 

 众人也都反应了过来,一旦这种模式在西域复制,用不了几代人,他们的子孙将忘记自己的语言、背弃祖先的教义,彻底沦为东方帝国文化殖民下的“新汉人”。 

 这种恐惧与愤怒交织,使得他们心中的抵触如同干柴遇火,瞬间被点燃,化为对大明难以遏制的敌意与反抗决心。 

 帐外寒风卷着沙砾拍打牛皮帐,帐内的青铜香炉中,乳香与没药的烟雾袅袅升腾,却掩不住弥漫的肃杀气息。 

 西域与中亚的部族,自察合台汗国几代汗王推行“伊斯兰化”以来,早已将星月旗视作信仰图腾。 

 在钦察草原的金顶大帐里,蒙古贵族们褪去皮毛镶边的传统袍服,换上缀满金线的阿拉伯长袍,诵读《古兰经》的声音取代了往昔祭祀长生天的祷词;帕米尔高原的山谷间,游牧部落用突厥语呼唤着“安拉”,古老的蒙语歌谣只能在垂暮老者的记忆里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