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探破庙擒诡影,圣意难测召藩王(第2页)

 朱权接过布包,仔细查看,神色稍缓,但仍充满警惕:“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证明你的清白。此事太过蹊跷,本王需与幕僚们细细商议。”

 沈书瑶见状,又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条:“王爷,这是马夫交代的接头地点和时间,三日后深夜,在城外破庙。我本想以此为契机,将幕后黑手一网打尽,为自己洗刷冤屈,也为王府除去隐患。若王爷不信,大可派人暗中监视,待真相大白,一切自见分晓。”

 朱权拿着纸条,陷入沉思,心中对沈书瑶的怀疑稍稍减轻,但事关重大,他还是决定与幕僚们商议。在幕僚们的建议下,朱权决定先派几个得力的心腹,配合沈书瑶提供的线索,暗中查探一番,叮嘱他们务必小心行事。

 接下来的两天,朱权的心腹们乔装打扮,暗中调查马夫和相关线索。终于,到了接头的日子。深夜,朱权并未亲自前往,而是在王府焦急等待消息,他安排了几位经验丰富的侍卫,由沈书瑶带领,悄悄埋伏在破庙周围。沈书瑶换上一身劲装,手持短刀,眼神坚定,充满警惕。月光洒在破庙的断壁残垣上,气氛紧张而压抑。许久,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走进破庙,正是马夫。

 马夫在破庙中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另一个黑影出现。沈书瑶认出,此人正是那日在王府外与杂役接头的人。两人低声交谈,沈书瑶向侍卫们做了个手势,侍卫们迅速将破庙包围。

 “不许动!”沈书瑶一声令下,带领侍卫冲进破庙。两人惊慌失措,想要逃跑,但很快被侍卫制服。

 侍卫将两人押回王府,朱权与幕僚们端坐大堂,神色严肃。朱权冷冷地看着两人:“说,你们受谁指使?为何监视本王的王府?”

 两人对视一眼,默不作声。沈书瑶走上前,从腰间抽出短刀,架在其中一人的脖子上:“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可没什么耐心。”

 那人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说道:“是……是朝中一位不知名的大人,只让我们监视,具体是谁小的真不清楚,他吩咐我们密切留意宁王王府,尤其是王爷您和侧妃的一举一动,有任何消息都要及时汇报。”

 朱权心中一惊,竟然是朝中之人,看来王府真的被一股神秘势力盯上了。沈书瑶也没想到,事情如此复杂。

 朱权命侍卫将两人押下去严加审讯。回到书房后,朱权和沈书瑶陷入沉思。这背后的势力究竟为何针对王府,难道真如沈书瑶所说,与未来的靖难之役有关?

 沈书瑶打破沉默:“王爷,此事背后之人如此关注王府动向,恐怕是皇上对您有所猜忌,亦或是有其他人在暗中谋划。”

 朱权皱眉:“本王一心为朝廷守边,从未有过异心,为何会被猜忌?”

 沈书瑶分析道:“蓝玉案后,皇上对功臣宿将和藩王们心存疑虑,您虽初到封地,但毕竟身份特殊,麾下也有一定兵力,难免会引起皇上的不安。王爷,您可还记得我曾提过的靖难之役?未来局势变幻莫测,若真有变故,以您的身份和潜在实力,必是各方争取的关键人物,所以现在才会被人紧盯。但当下,燕王朱棣或许还未到筹备谋反的程度,只是朝廷与藩王间的微妙关系,容易滋生各种猜忌与试探。”

 朱权沉思许久,觉得沈书瑶所言有理。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会牵连整个王府。

 “依侧妃之见,本王该如何应对?”朱权看向沈书瑶,眼中满是期待。

 沈书瑶思索片刻,说道:“王爷,当务之急是向皇上表明忠心,您可上书朝廷,主动请求削减部分兵力,以示自己并无野心。不过上书措辞需极为谨慎,可与幕僚们仔细斟酌。同时,加强王府的防御,以防不测。关于王府防御改良,我有一些现代的思路,不敢说一定能被立刻采用,但可以先与王府负责防御的管事们探讨探讨,看看是否可行。另外,我们要继续深挖这背后的阴谋,找到幕后之人的把柄,才能在关键时刻反制他。既然他们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监视王府,背后必定有一定的势力支持,我们需从各种线索入手,找出破绽。”

 朱权点头表示赞同:“侧妃所言极是,本王这就着手准备上书之事。”随后,朱权与幕僚们日夜商讨上书内容,逐字逐句斟酌,力求表达出自己的忠心与诚意。

 沈书瑶则先与王府负责防御的管事们接触,提出了一些诸如改良巡逻路线、增设简易预警装置等初步建议。管事们听后,面露难色,对这些新奇建议既好奇又担忧。沈书瑶见状,没有强行推销自己的想法,而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些建议的好处和可行性,并表示可以先进行小规模试验,看到成效后再决定是否推广。管事们这才勉强同意先试试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训练侍卫方面,沈书瑶也不再急于全面推行现代格斗技巧和战术理念。她先挑选了两名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的侍卫,私下里教他们一些简单实用的技巧,如如何利用身体重心巧妙制敌、怎样在狭窄空间快速出刀等。同时,她结合古代的战斗场景,向侍卫们讲解这些技巧在实战中的应用,让侍卫们逐渐理解和接受。随着时间推移,其他侍卫看到这两名侍卫的进步,也开始主动向沈书瑶请教,沈书瑶这才逐步扩大教学范围。然而,王府中一些老派侍卫对这些新技巧嗤之以鼻,认为违背了传统的练兵之道,他们在训练场上故意刁难新学技巧的侍卫,双方险些发生冲突。沈书瑶得知后,并未动怒,而是提出进行一场新旧技巧的切磋比试,以结果来说服众人。比试当天,双方各展所能,新技巧侍卫凭借灵活的应变和高效的攻击,逐渐占据上风,这才让那些老派侍卫心服口服,沈书瑶的训练方法也得以顺利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