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宁惊变:北疆危机与藩王困局权谋起(第3页)

 此时,皇太孙朱允炆在京城也逐渐崭露头角。这一年,朱允炆更加深入地参与朝廷事务的讨论,他关注着边疆战事,听闻朱权救援建州女真一事,心中对这位皇叔的能力和担当有了更深的认识。朱允炆虽未直接参与大宁事务,但他时常与身边的谋士讨论边疆局势和藩王作用,展现出对国家大事的敏锐洞察力和自己的见解。他深知藩王在边疆防御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藩王权力过大可能带来的隐患,在心中默默思考着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以维护明朝的长治久安。而徐达已于1385年去世,故事中没有出现徐达在世并参与军事行动或朝廷决策的错误情节。

 又过了些时日,朱权在处理完手边事务后,正准备去视察新修筑的城防工事。这时,王府侍卫前来通传:“王爷,齐王派人送来一封密信。”朱权心中陡然一紧,齐王向来行事谨慎,如今送来密信,所为何事?他接过信件,屏退左右,展开细读。

 信中,齐王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朱权治理大宁成果的钦佩,提及自己在封地也面临着诸多政务难题,尤其在应对朝廷日益严苛的赋税要求和军事调度上,深感力不从心。齐王在信中隐晦地暗示,希望能与朱权私下交流应对之策,但绝口不提联合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权看完信后,陷入沉思。他深知,在朱元璋的严密管控下,任何稍有不慎的举动都可能被视为僭越。朱权心想,齐王此举,虽未提及联合,但私下交流应对朝廷之策,若被朝廷知晓,恐怕也会惹来麻烦。但齐王封地的困境他也能理解,同为藩王,唇亡齿寒。

 思索良久,朱权决定先修书一封回复齐王。他在信中先是表达了对齐王困境的理解与关切,言辞间尽显同宗之情。随后,朱权谨慎地写道,应对朝廷事务,应以忠诚为本,每一项举措都需遵循朝廷规制,切不可有任何逾矩之举。他还分享了一些自己在大宁应对朝廷赋税和军事调度时的经验,比如如何合理安排军屯以提高粮食产量,从而更好地完成赋税任务;在军事调度方面,要提前做好准备,与当地官员密切配合,确保物资调配顺畅。但朱权在信中始终保持着分寸,避免任何可能引起误解的表述。

 朱权挑选了一位行事极为谨慎的王府侍卫,亲自向他交代了任务,叮嘱他务必将信件安全送达齐王手中,且不可向任何人透露信件内容。送信途中,侍卫遭遇暴雨,道路泥泞难行,险些延误行程,但他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对路线的熟悉,最终按时抵达。

 半月之后,王府侍卫归来,带回了齐王的又一封密信。朱权打开信件,只见齐王在信中对他的建议深表感谢,还称依照朱权的方法,在赋税和军事调度上确实顺利了许多。但齐王话锋一转,提到近日朝廷似乎在对藩王的赋税政策进行新的调整,听闻会更加严苛,询问朱权是否有所耳闻,又该如何应对。朱权意识到,齐王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若朝廷真的调整赋税政策,大宁也将受到影响,他需要提前谋划应对之策。这一情节也与大宁当前面临的局势紧密相连,为后续故事发展埋下伏笔,使齐王情节不再孤立,而是融入到大宁局势变化的主线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