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宁战云下的权力漩涡(第2页)
朱权听后,眼前一亮:“此计甚妙!但正如先生们所言,我们行事要考虑朝廷规制和陛下的绝对权威。设伏的地点和兵力部署还需仔细斟酌,形成详细方案后,尽快上报朝廷,等待陛下圣裁。”朱权既能敏锐捕捉到精妙的战略,又能全面考虑政治因素和作战细节,体现出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素养,同时严格遵循藩王权力受限的历史事实。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众人初步制定了作战计划。朱权立刻安排幕僚将详细计划整理成奏折,快马送往京城。
几日后,朝廷回旨。朱权接到旨意后,仔细研读,严格按照旨意要求和作战计划,命令各将领迅速行动,务必做好战前准备。在筹备过程中,朱权亲自检查物资调配,激励士兵士气,确保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展现出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确保每一步行动都在朝廷允许范围内。
夜幕降临,大宁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城墙上,士兵们手持武器,严阵以待,目光紧紧盯着城外的黑暗。城外,萧烬羽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悄悄埋伏在预定地点,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寂静的夜晚让人感到格外漫长。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萧烬羽心中一紧,知道敌军来了。他立刻握紧手中的缰绳,低声命令士兵们保持安静,准备战斗。
北元骑兵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逼近大宁城墙。他们在距离城墙一箭之地停了下来,为首的将领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手中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大宁的守军听着,速速打开城门投降,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城墙上,朱权冷笑一声:“哼,想要我大宁投降,简直是白日做梦!传令下去,放箭!”朱权的回应坚定果敢,尽显无畏气势,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
随着朱权的一声令下,城墙上的士兵们万箭齐发,如同雨点般射向敌军。北元骑兵纷纷举盾抵挡,但仍有不少人中箭落马。
为首的将领见状,大怒:“攻城!给我拿下大宁!”
北元骑兵呐喊着,冲向城门。他们推着攻城车,试图撞开城门。城墙上的士兵们则不断地投掷石块、檑木,奋力抵抗。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死伤惨重。就在这时,朱权见时机已到,按照朝廷批准的计划,下令打开城门。北元骑兵以为有机可乘,欢呼着冲进城中。然而,他们刚一进城,城门便迅速关闭,将他们困在了城中。
与此同时,萧烬羽率领伏兵从两侧杀出,截断了敌军的退路。北元骑兵顿时陷入了混乱,他们四处逃窜,却无处可逃。朱权趁机率领城中的守军,与萧烬羽的伏兵前后夹击,对敌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直到黎明时分,才渐渐平息。北元骑兵全军覆没,大宁守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朱权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战场,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虽然来之不易,但也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大宁的未来依然充满了挑战。
回到王府,沈书瑶早已在门口等候。她看到朱权平安归来,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王爷,您终于回来了,我担心死了。”
朱权轻轻抱住沈书瑶:“书瑶,让你担心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大宁也平安无事。”
沈书瑶破涕为笑:“平安就好,平安就好。王爷,您快进去休息吧,我已经让人准备了热水和饭菜。”
朱权点了点头,与沈书瑶一起走进王府。然而,他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有新的麻烦找上门来。
朝廷得知大宁击退北元骑兵的消息后,因朱元璋对藩王势力的警惕,特意安排了有着丰富监察经验且深受信任的监察御史周世良前来大宁。周世良为官清廉,办事严谨,在朝中以公正严明着称。他此次前来,表面上是嘉奖慰问大宁守军,实则肩负着秘密调查朱权是否有借机扩充势力行为的重任。
朱权得知朝廷派人到来的消息后,心中暗自叫苦。他深知朝廷对藩王的猜忌从未减少,此次周世良前来,必定会对他进行一番严格的审查。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率领王府众人出城迎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城门口,朱权见到了周世良。他恭敬地行礼:“下官朱权,见过御史大人。不知御史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周世良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快步上前扶起朱权:“宁王不必多礼,本官此番前来,一是代陛下犒劳有功将士,二是了解下大宁近况,并无他意,宁王莫要多心。” 看似温和的话语里,却藏着让人捉摸不透的意味。
朱权心中一紧,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脑海中迅速权衡着利弊:绝不能在御史面前露出丝毫破绽,大宁的安稳和自己的声誉都容不得半点闪失。他镇定地回应道:“御史大人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便是。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世良目光平和地看着朱权,缓缓说道:“听闻宁王在大宁拥兵自重,此次击退北元骑兵,是否趁机扩充了兵力?陛下对大宁之事十分关切,我也只是如实回禀,并无刁难之意,宁王但说无妨。”
朱权的心猛地一沉,面上却波澜不惊,迅速思索着措辞:若回答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抓住把柄,给大宁和自己招来大祸。他连忙解释道:“御史大人误会了。下官一直恪守本分,从未有过扩充兵力的想法。此次击退北元骑兵,靠的是大宁守军的英勇奋战和朝廷的英明领导,与下官个人并无关系。而且,军饷发放、兵力调配等事务都遵循朝廷规制,下官不敢有丝毫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