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刀光火铳映寒雪:彻彻儿山之战的生死博弈
洪武二十九年二月,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长城。朱棣将北疆异动消息写在黄麻纸上,手按燕王府龟钮银印时特意顿了顿。
这方印玺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印台上的蟠螭纹仿佛在无声提醒藩王身份的边界。文书随附的牛皮火牌烙着"御前急递",沿途十八座驿站的查验程序严格得近乎苛刻。
每过三站,驿丞便要逐字核对火牌编号与文书骑缝火印,再由护送百户蘸朱砂在验讫处画押。
二月初七,寅时三刻,彻彻儿山北麓的霜雪已积三寸。朱棣摩挲着太祖亲赐的龙纹佩刀,刀鞘上的缠绳被他攥出深深褶皱。
他脑海中闪过几位被削藩王爷的惨状,心中愈发谨慎。
"王爷,应天回文仍无音讯。"长史的声音在空荡的议事厅回响。
朱棣望着墙上洪武八年钦定的《藩王备边条例》,斑驳的墨迹在摇曳的烛光中忽明忽暗。
深吸一口气,指节重重叩在案几上:"按例行事!"
除安排八百里加急奏报,他还暗中命亲信将两份文书副本妥善封存于王府机要之处。
大宁宁王府内,朱权正手持铜制检视器具,仔细查看沙盘上的微型旌旗。
想到近年来朝廷对藩王的猜忌日重,他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案头的黄铜行军签——这签是去年朱元璋亲赐,签身刻着"节制三边"。
当谋士晏昭禀报"燕军异动"时,他的瞳孔微微收缩。
"传令霍风,查验燕王府令箭需三重凭证!"朱权特意补充,"北平都司勘合要核对洪武二十七年的防伪暗纹,本王私印需比对钦天监备案的印模!"
长史周怀瑾誊写奏疏时,在"未敢擅自调兵"句后添加了冗长的解释,详述每日巡防路线与兵力部署。
此时,朵颜卫把儿孙猛地抽出腰间银刀,恶狠狠地嘶吼道:"汉人的铁管子不过是烧火棍!给我冲!"
三千轻骑呈雁行阵压来,马蹄声惊起的寒鸦群遮蔽了半边天空。
朱棣从袖中摸出半月前的密函——密函采用双层桑皮纸书写,内层用米汤书写密文,待干后毫无痕迹,需涂抹碘酒才能显现"把儿孙与乃儿不花暗通款曲"的讯息。
"神机营听令!"朱棣的声音在军阵中回荡,"依洪武二十五年操典,三营一组轮放!"
然而风雪肆虐,火铳药引潮湿难以点燃,不少士兵需反复点火。
前排好不容易击发的铅弹破空声混着硫磺味炸开,却只放倒零星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