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刀光火铳映寒雪:彻彻儿山之战的生死博弈(第2页)
受制于火铳较长的装填时间,后排士兵焦急等待着轮换时机。
随军工匠捧着工部下发的《火铳规制》手册,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指导装填,并用竹筹计数。
把儿孙见状大笑,弯刀一挥,蒙古骑兵踏着同伴尸体冲锋,刀刃上的寒光映着明军新兵苍白的脸。
"陈亨将军!带大宁卫佯退,引敌入谷!"朱棣令旗指向西侧。
陈亨抱拳领命时,盔甲缝隙间渗出冷汗。麾下骑兵故意遗落的辎重车上,车轮印都经过特殊处理,暗含军情密码。
福余卫脱鲁忽察儿急得白马长嘶:"朵颜兄弟,此乃诱敌之计!"
但杀红眼的把儿孙哪肯罢手,他盘算着若能劫掠明军粮草,既向北元证明忠心,又能要挟明朝重开互市,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当蒙古骑兵踏入隘口,朱棣猛地扯开披风:"点火!"
预埋的火油罐裹着硫磺炸裂,却因风雪未能形成火墙。
千钧一发之际,陈亨率伏兵杀出,马槊上挑着的浸透桐油麻布在风中猎猎作响。
朱棣挺枪冲入敌阵,枪缨扫过处血珠飞溅,混战中他瞥见陈亨与斡尔答交手时招式迟疑,那一瞬间的恍惚,让他心中警铃大作。
当朱棣在前线浴血奋战时,远处箭楼上的朱权正紧张地注视着战局变化。
他用千里镜紧盯战场,当泰宁卫安出帖木儿的骑兵出现时,从紫檀木匣中取出九道牛皮凭证。
这些凭证表面印着普通戍边图案,关键信息用针刺微孔组成暗码,需特定角度查看才能识别。
"楚毅,带王府护卫出北门!"朱权特意强调,"每设烟墩都要埋入刻有日期的陶片,若有异动,立即用预先约定的符号传讯!"
他望着远处的硝烟,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在这场边患中既保境安民,又不触怒朝廷。
战至巳时三刻,蒙古骑兵终于溃散。
朱棣顾不上追击,立即命人清点伤亡。
写战报时,他特意用普通麻纸,仅加盖王府常规印章。
按例在战报末尾注明参战卫所、伤亡人数的计算方式,确保每一项数据都有据可查。
奏疏中如实描述陈亨的作战表现,附上三名亲卫的联名证词。
奏疏采用标准的四重封缄:内层浸蜡油纸防水,中层桑皮纸盖三道骑缝章,外层竹筒接口浇铅水,最外缠绕印满王府徽记的丝绦。
他深知,在朱元璋晚年多疑的时局下,任何疏漏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