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页)
老人听得很认真,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陈阳都一一耐心解答。最后,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啊,陈老板,我回去试试。要是能做出和你一样好吃的面包,我孙子肯定会很高兴的。"
陈阳笑着说:"不客气,张大叔,有什么问题你再来找我。"说完,他和老人道别,继续开车前往学校。
陈阳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张大叔,你放心,我明天就去教你!"
---
3.
同一天,宋小麦的面包店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面包师站在门口,为首的是一位神色认真的大学生。
"宋老师,"大学生递上一封信,"我们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学校派我们跟随您学习面包制作。我们希望能用‘信仰面包’的理念,为更多年轻人带去面包里的文化与技艺。"
宋小麦接过信,翻了翻,眼中闪过一丝久违的激动。她站起身,环顾面前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忽然像小时候站在讲台上那样说道:
"面包是一种信仰。它不仅是教人充饥的食物,更是教人寻找生活意义的一种方式。你们记住,学做面包的第一步,是学会敬畏粮食,而最后一步,是让你们做出来的面包,能让人敬畏生活。"
她的话让学生们纷纷点头,他们望向宋小麦的眼神,不仅是学习的尊敬,更是对信仰面包的向往。
---
4.
与此同时,“永恒香”的高层却陷入了一片反思之中。李总坐在办公室里,盯着一份财务报表久久不语。
报表显示,过去一年里,“永恒香”模仿"金穗风味面包"而推出的几款工业化产品销量持续下滑,最新一季度,销售额甚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
"我们是不是错了......"助理小心翼翼地开口。
李总摇了摇头:"不是我们错了,而是消费者变了。他们已经不只是看性价比了,而是在追求一种生活态度。"
助理若有所思:"那我们......要不要重新推出‘高仿土地面包’?"
李总突然站起身,在窗边站定。夕阳的光辉透过窗户,洒在他深色的西装上。他转过身,语气坚定:"不,高仿面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用工业化的方式,把土地的故事还给人类。"
---
5.
三个月后,一场以"土地的回响"为主题的国际面包节在非洲的某个小镇上正式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包师汇聚一堂,带来他们最真实、最具有土地记忆的面包作品。
陈阳和宋小麦坐在观众席中。
宋小麦低声说道:"我怎么也没想到,这场面包节,会成为全世界的舞台。"
陈阳笑了笑:"土地是最公正的舞台,而面包是最好的语言。"
这时,舞台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李总。他穿着一身中式的改良西装,双手捧着一个大木箱,走向展示台。
他对着人群说道:"我是‘永恒香’的李总。过去,我们追求规模化、工业化,却忽略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但我们已经意识到,面包的价值,不仅在于工业化,还在于它作为文化传承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