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页)
"加分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吗?"陈阳不无忧虑,"他们要的不是情怀,而是流量。一旦我们村的‘金穗麦’成了他们的新招牌,以后村民的土地,可能都得看孟氏的脸色。"
李安定愣了两秒,忽然一拍脑袋:"要不......咱们主动邀请媒体,把村子的故事讲完整?到时候,就让消费者知道,‘金穗’是靠咱们辛苦种出来的,不是孟氏的什么噱头!"
"光靠媒体能守住多少?"陈阳轻笑,"要想守住土地的价值,咱们就得让村子变得更强大,让外面的资本只能为咱们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
4.
不久之后,一场由陈阳和李志远联合组织的“小麦文化节”在村子里拉开帷幕。这是村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活动,吸引了全国媒体和全球买手的关注。
开幕式上,陈阳站在田埂上,面对台下的观众,缓缓地说道:
"金穗麦是我们村的骄傲,也是中国土地的宝藏。它不是流水线上的商品,而是土地的记忆,是农人双手的温度,是阳光和雨水灌溉出来的信仰。"
"我们不拒绝合作,但我们拒绝让资本吞噬土地的呼吸。这次文化节,是向全球展示中国土地的故事,而不是让土地故事沦为某个品牌的广告口号。"
人群中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李安定站在一旁,看着陈阳在台上激昂地说着,忽然明白了,这才是陈阳坚持做农耕面包的真正意义。
---
5.
与此同时,宋小麦正在自己的门店里主持一场特别的烘焙活动。
数十位年轻人坐在桌前,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团刚刚揉好的面团。
"这些面团,"宋小麦站在前面,笑着说道,"都是用你们自己的故事制作的。你们可以在这些面团里,揉入你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一个年轻人抬起头问道:"宋老师,这面包能卖得出去吗?"
宋小麦摇了摇头:"这是给你们的面包,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块专属面包。你们不应该用它去换钱,而是用它记住,什么才是你们热爱生活的理由。"
孩子们笑了,笑声中带着几分稚嫩的认真。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躁动——是那个叫小楠的女学生,把一块刚刚烤好的面包撕碎,洒在大家的桌上。
"宋老师,"小楠红着眼圈说道,"这块面包,我想送给离开我们村的养父。他说他最爱闻面包的香气,可我却没有机会给他做过任何一件事......"
小楠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全场寂静了片刻。
陈阳的声音从广播里传来:"有时候,面包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让心里多一点温度。"
女孩轻轻闭上眼,吸了一口气,眼泪无声滴落在桌上。
---
6.
活动结束的那天晚上,陈阳回到村里的旧仓库前,突然发现孟氏的代表已经等候多时。
对方的脸上带着笑意:"陈老板,看来这‘金穗’的名声是真的打出去了。我们是真心实意想与村子合作。"
陈阳微微一笑,却反问:"你们怎么定义‘合作’?"
对方愣了一下,随即开始滔滔不绝:"我们可以投入资金,帮助村里的麦田扩大生产;我们还可以用你们的金穗品牌,开拓更多高端超市渠道;甚至,我们还可以把‘陈阳面包’包装成孟氏旗下的一个子品牌,用你们的故事,帮我们赢得更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