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3页)

 陈阳沉默了半晌,然后直直地看着他:"你们想拿我们的故事,换你们的资本。可一旦消费者记住的只是‘孟氏金穗’,而不是这片土地上长出的麦穗和人,村民们能得到什么?"

 对方的笑意忽然僵在脸上。

 "如果你们真想合作,"陈阳继续说道,"那就先从尊重这片土地的故事开始吧。"

 ---

 7.

 面包文化的传播正在进入新阶段。

 几个月后,亚洲、非洲、南美甚至法国的各个角落,都出现了和陈阳、宋小麦类似的理念。面包文化不再是某个地区的独享,而成为了连接世界的纽带。

 陈阳收到了来自巴黎的一位同行寄来的信:

 "陈阳先生,我是艾兰。我现在已经不再经营面包店了,而是在法国推广‘地方文化面包’项目,帮助更多法国年轻人了解土地的味道。我很欣慰我们有一个共识——面包,不仅仅是食物,它更是一种信仰。"

 信的最后,艾兰还附上了一张照片,是法国一所小学的孩子,正在用法国本地的土壤小麦制作面包,笑容灿烂。

 与此同时,宋小麦也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里,是一个非洲男孩,举起陶土烤成的面包,对着镜头奶声奶气地用拼音说道:"面包好香,土地真好。"

 ---

 8.

 镜头缓缓升高,仿佛是一只翱翔天际的飞鸟,俯瞰着这片热闹非凡的场景。最后,画面定格在全球最大的面包文化节现场,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属于面包的节日。

 在宽阔的广场上,人们围坐成一圈又一圈,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一块用本地小麦和传统发酵技艺制作而成的面包。这些面包形状各异,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则是简单的圆形或方形,但它们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陈阳站在人群中央,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突然举起一杯酒,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对着众人说道:“面包是什么?它是一颗种子的旅程,是阳光和雨露的礼物,是土地的呼吸和人的记忆。而今天,我们不仅是为了吃面包而来,更是为了告诉世界——土地,永远是我们最深的信仰。”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有力,深深地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人们纷纷鼓掌,掌声如雷,经久不息,仿佛是对土地的敬意和对面包文化的热爱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释放。

 随着掌声的渐渐平息,字幕缓缓升起,上面写着:“面包是一种语言,能跨越时间与空间,但它的意义,只属于那些用心倾听土地的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