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5章 夹击乐毅(第3页)

 从此,韩、魏两国一蹶不振。 

 4 

 齐军大将田触愤怒地撕碎暴鸢、公孙喜的回信,扔进荷水。他拔出长剑,命令将士强渡荷水,扬言就是剩下他一个人,也要与对岸的宋军决一死战。 

 紧要关头,田达将军率军赶到。他制止了田触的蛮干,稳住了军心,重新部署作战方案。 

 田达率领的十五万齐燕联军,穿越卫国进入宋境时,遭到了宋军的伏击,死伤万余人。燕国骑兵殿后,几乎没有什么损伤。田达后来打通了封父道,攻进了宋国的商贸重镇定陶。他留下三万人守住这座城池,率领剩下的十万大军南下协助田触攻打睢阳。没想到竟在荷水东岸与田触将军相会。 

 田达认为应该放弃渡河,直接南下横渡泗水,然后绕道仪台,从南面攻取睢阳。田触憨厚地嘿嘿直笑,说幸亏贤弟来得及时,不然愚兄要急昏头了。 

 两军合在一起,共有二十万人马。他们以燕国骑兵开路,一直杀到了泗水北岸。 

 齐燕将士急着找船只、扎木排,泗水北岸人喧马叫,一片繁忙。 

 --辆疾速驰来的战车,送来了齐潜王的一份紧急诏书。专程送诏书来的,是齐王心腹大臣夷维大夫。夷维请田触支开燕将张魁,说军国大事,不能随便让燕人知道。然后,夷维才凑近田触,小声地说: 

 “燕王命大将乐毅,率十万精兵越过北部边境,已经打到济西的狄邑、千乘了。” 

 田触、田达将信将疑,惊讶地问: 

 “燕人也敢算计我们?\" 

 ”不但敢算计,而且还想渡过济水,袭我临淄。现在京都危在旦夕,大王焦急万分,命下官专程赶来,召二位将军火速北上抗击燕军。“ 

 ”我去把燕将张魁他们先杀了。“田触嚷了起来。 

 ”此事只能你我三人知道,不可惊动燕兵燕将。“ 

 ”这是为什么?“田触睁圆眼睛问。 

 ”若是让他们知道撤退是为了抗击燕军入侵,他们必会从背后袭击我们。“ 

 ”夷大人说得对。“田达心里一亮,说:”留下他们,撤退之时可以利用他们断后,这样既可消耗燕国骑兵力量,又能掩护我们安全撒 

 退。“三人头对着头,小声商量起撤兵方案来。张魁走出帅帐时,心里充满了层层疑云。 

 想起夷维突然匆匆而来,张魁感到定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而田氏二将命他回避,他又觉得这事可能与他有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无法猜测。 

 张魁匆匆地向骑兵队驻地走去。 

 他很满意这支骑兵队伍。自从燕王命他带队出征以来,他一直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时齐将命他在前头打先锋,他总是强调宋地遍野尽是沼泽,应让步卒在前头探明路径,他们才好随后跟上。这样遭受伏击或陷进泥淖的多是齐军,而他的骑兵队伍却完好无损。 

 有时齐军找借口不给粮草供应,他就动用自带的粮草,或者命士兵牵上战马到水草繁茂的地方放收。这样他的队伍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而齐将始终无法左右他。 

 出征三四个月来,他率领的骑兵队跟演习一样,跑了大半个淮北平原,却没有跟宋军接过一次仗,他的队伍保护得很好。他觉得还应该和齐军齐将周旋下去,直到把完整的队伍带回燕国为止。 

 他走下河滩,觉得脚下的沙子很柔软。他见将士们或在喂马,或在洗刷战马,心里感到阵阵暖意。 

 突然背后传来喊声。 

 他转脸一看,见一个齐军将佐跑到岸边喊他。他站了起来,走上河滩,便听到齐军将佐说: 

 “大王命令我们,立即收兵北上。” 

 张魁先是感到意外,继而又觉得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一定是临淄出事了,而且事态非常严重,非抽回军队实行弹压不能平息。 

 是贵族发动政变?还是受到邻国的入侵? 

 他的心一阵狂跳。他直觉的判断,可能是燕王报仇心切,乘齐军西进、北部空虚之际,发动了全线的进攻。他想起出征前夕燕王说过的一句话:“要是寡人的骑兵能去攻打齐国该多好啊?”是了!一定是大王等不及了!大王急于报复,就发动了战争。齐王见燕军来势凶猛,又抽不出兵来抵御,便下令调回主力保卫京都。 

 他这样一想,心里感到紧张、激动。他问: 

 “行军路线怎么走?\" 

 ”将军率领骑兵断后,保护全军撤退。“齐军将佐说:”如果遇到宋军追击,将军应该设法打退他们。“ 

 ”明白了!回去禀报田将军,说我一定会保护全军安全撤出宋国。“ 

 齐军将佐转身跑去缴令。 

 张魁望着远去的背影,心想其实自己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不明白此次撤退的目的,不明白燕军到底打到什么地方?而齐军挥师北上以后,又采取哪些步骤反击入侵之敌? 

 他觉得唯有派人打入齐军内部,才能摸清状况,然后制定应对之策。 

 他想起了副将盛庆。 

 早在他当司寇保卫京都治安时,盛庆就成了他手下的一名百夫长。盛庆机灵、勇敢,人缘极好,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他把盛庆叫来面授机宜。盛庆二话没说,就接受了刺探情报的任务。 

 接着他命令骑兵将士装好粮草,整装待发。 

 齐燕联军全线撤退。 

 宋军将士感到大惑不解,见联军撤退时秩序井然,都不敢轻易追击,眼睁睁地看着联军退去。 

 齐燕联军顺利地回到了齐国的廪丘。 

 午末未初,离天黑还有两个多时辰,田触将军传令联军就地驻扎,说要歇息,明日才再赶路。 

 张魁虽感到有点反常,但仍与将士们一起安营扎寨。盛庆悄悄地溜到张魁身边,耳语几句,两人来到河边蹲着说话。 

 ”大人,情况十分危急。“盛庆紧张得有点透不过气来:”田触突然下令丘过夜,是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我们的部队全部吃掉!有这等之事?“张魁也紧张起来:”你这情报可靠吗?\" 

 “绝对可靠。”盛庆肯定地说:“为了要不要坑杀一事,田达与田触还大闹意见。” 

 “快说,到底怎么回事?\" 

 ”田触认为,他们已经走出宋地,骑兵的作用已经完成,应该全部除掉,免得留下后患。田达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留下这支队伍,可以带回临淄做人质,如果乐毅宣布退兵,他们就归还人质;乐毅还要进攻临淄,他们就杀人质祭旗,然后全线反攻。“ 

 ”这两招都很毒辣。“张魁努力使自己的呼吸平稳:”不过从他们争执来看,乐毅将军似乎已经打到临淄的对面了。“ 

 ”是的。“盛庆掏出布帛,摊开来正是一张地图:”乐毅将军已经攻下了狄邑与千乘。这两座城的对面,正好是临淄城。“ 

 ”他们将采取什么办法坑杀我们?\" 

 “他们决定在丑牌时分,动用十万兵卒包围我们的营地,掠走我们的战马,俘虏三万骑兵,押到康丘外的一个山坑里,全部活埋。” 

 “好狠毒!”张魁激愤的声音冲口而出:“他们采取什么办法对付乐将军?\" 

 ”这个,还不大清楚。“盛庆想了想,补充道:”小的听他们说什么桓、曲,不知是何意思。“ 

 ”桓、曲?\" 

 “对,桓、曲,像是地名,又像是指谁。” 

 张魁用食指在地图上查找着,突然叫道: 

 “在这儿,是地名。狄邑、千乘的北面,是桓地,这里耸起几座大山,东西走向,正好挡住北去的路。以往要去我们燕国,都要通过其中一条小道,叫做曲径,南北走向,约有十里长,两边消壁,中间可并行两辆战车,山头长满了灌木丛林,很便于埋伏兵卒。” 

 “莫非他们想把乐将军的人马逼进曲径?\" 

 ”极有可能。用兵打仗,都喜欢借助有利地形。“张魁用双手做着封锁的动作说:”封住两端的进口出口,自高而下放箭,或掷石头,放铁蒺藜,可以杀死几万兵马。“\"这太危险了,大人快想个办法阻挠他们吧“盛庆不禁打了个哆嗦。 

 ”可我们眼下的处境比乐将军更危险。“张魁看着地图说。”那怎么办?\" 

 张魁没有马上回答。他面对地图,陷入了沉思。他仔细观察了一会,突然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对盛庆说: 

 “我们现在所处的廉丘,正好在济水北面。就是说,我们已经渡过了济水,向北一直可到我们燕国,除了河水、易水,再也没有河流了。这对我们骑兵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你是说,我们扔掉辎重,粮草,骑上战马向北逃回燕国?”盛庆迫不及待地问。 

 “对。”张魁指着地图说:“傍晚时分,利月集中训话机会,命大家全部上马,从寡丘到博望,再穿过阿地,直达高唐。” 

 “我们是骑兵,齐军多是步卒、车兵,想追也追不上我们。”盛庆兴奋地说。 

 “不错。”张魁脸上露出笑容:“到了高唐,可以有两种选择-- 是向东,绕到桓地北部,专等齐军赶来封住出口时,从背后攻打他们,效援乐将军。二是沿着河水东岸一直向北,到达观津,渡过河水,再经武坦,赶回下都向大王请求支持。” 

 “这条路程太远,中间还要两次过渡,太慢,会误事。”盛庆建议说:“大人不如派一支骑兵小分队,日夜兼程赶回下都搬取救兵,大部人马仍由大人率领,装着逃回燕国的样子,到达高唐以后,拐向桓地北部隐蔽起来,等候齐军一到就阻击他们。” 

 “好!这支小分队就由你带领。你现在就去选人,要找身强力壮的青年骑兵,选好后到草地那边放牧溜马,再找机会向北急驰而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大人放心,我们一一定会成功。”盛庆坚定地说。 

 盛庆带着十几只快骑消失在荒原深处时,张魁也已召集好了所有的兵马。随着一声令下,三万骑兵跟着张魁利箭一般向北冲去。 

 那决速闪动的马蹄,猛烈地叩击着大地。 

 齐军将士被疾风暴雨般的马蹄声惊呆了。等他们明白出了什么事时,燕国骑兵已经跑出几里以外了。 

 “我早说了,要灭掉他们,可你就是舍不得。现在倒好,全让他们跑了。”田触顿足道。 

 “定是有人走漏风声,查出来碎尸万断!”田达也恨得直咬牙。“还查什么?”田触狠狠地瞪了田达--眼:“赶快兵分两路,你带十万人马赶到桓地北部封住出口,待机而动。我领十五万兵卒赶到狄邑、千乘,把乐毅的大军逼进曲径。” 

 准备渡江的乐毅,得知齐军挥师北上的消息,急忙开了个战地会议。他与将佐们研究了双方形势,认为齐军虽然长途跋涉难免疲惫,但齐军数量多燕军二倍以上,如果与他们硬拼,吃亏的是燕军。如果就这么宣布退兵,又觉得太便宜了齐人,回到燕都也不好交代。 

 最后决定,仿效当年齐军攻克蓟都的做法,尽杀驻守狄邑千乘的三万齐兵,掠走府库中所有黄金珠宝,放火烧掉屯集在这里的粮草,然后押送着三百车战利品,浩浩荡荡,满载而归。 

 正如田达所估计的那样,乐毅走的正是曲径这条唯一的信道。 

 乐毅将二万骑兵作为前军,车兵为中军,步卒为后军,三军井然有序地向着曲径挺进。 

 骑兵分成两排,并行通过曲径。到达北面出口处,没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即派一快骑回到南边向乐教票报一切正常,可以进入径口。 

 乐毅命令车兵先行,步卒断后,不慌不忙地走进长达十里的曲径幽谷。 

 两侧峭壁,草衰树黄,落木萧萧,一派秋日的景象。 

 没有鸟叫虫鸣,峡谷内静得出奇。单调的马蹄声,吱吱呀呀的车轮声和杂杳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传达出某种紧张与不祥的气氛。 

 突然,雷鸣般的鼓声骤然响起,峭壁之间的回声震耳欲聋。站在战车上的乐毅闻声大惊,他举目张望,见两边乱草丛中旌旗晃动,两道“兵墙”轰然冒出,矢石、蒺藜像冰雹一般从天而降。刹那间,车兵步卒中箭的,挨了石头的,踩了铁蒺藜的,哭爹喊娘,乱作一团。 

 乐毅脸色铁青,目眦欲裂。他命令驭手挥鞭崔马,死活也要冲出径道;又命令步卒用盾牌护身,保持队伍,跟在战车后面,一起冲出死亡之谷。 

 打头阵的车兵来到出口处,突然遇到飞蝗一般射来的箭矢,许多驭手、车兵中箭倒下,战马中矢受惊乱奔乱窜,战车东倒西歪挤成一团,出口处被堵成一座小山,谁也别想挪动半步。 

 乐毅闻报气急败坏。他命令步卒立即后退,想从进口处撤出曲径,重新回到狄邑和千乘。 

 谁知步卒们还没冲出一段路,又像潮水一样退了回来。他们向乐毅报告,说南面进口处也被齐军封死,矢石如暴雨般射来。出口处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根本无法走出山口。 

 乐毅气得直跺脚。他知道完了,今天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鬼地方了。 

 面对将到的死亡,他没有恐惧,只有遗憾。他遗憾自己无力救出自己的将士,他遗憾燕昭王未竟的复仇事业无人继承。为此他仰天长叹大王,恕臣不能为你尽心尽力了。他叹罢,跪在战车上,向北叩了三个响头。 

 起身的时候,他的目光从沟旁一直移到崖顶。他发现他所躲避的两块巨石背后尽是茅草与丛林,而且一直长到峭壁的顶端。他想要是在底下点起火来,那火定会一直烧到崖顶,烧死自己,也烧死崖顶上的齐军。 

 其实,早在上次通过曲径时,他就产生了这个念头:万一此次出征中了埋伏,他就与十万将士利用这些衰草丛林自焚,决不让齐军俘虏。现在这个念头居然成为现实,而且别无选择。他只好做出决定,与其站着被齐军射死,不如与崖顶上的齐军同归于尽。 

 他命令车兵、步卒放火。 

 火,立刻就从两边的茅草烧起,如风卷草席一般,从沟底一直“卷”到半山腰,而后又“卷”到了崖顶。 

 刹那间火势凶猛,火星进射,浓烟翻滚,整个曲径成了一条火巷。 

 崖顶上的齐兵见火光冲天而起,而且很快就烧着了周围的灌木丛林。他们慌了,扔下弩机弓箭夺路而逃。来不及逃窜的,都被活活烧死。 

 但是逃出来的齐兵,马上又遇到了箭矢的阻击。 

 原来,最先通过曲径的二万骑兵,与张魁所率领、埋伏在曲径北部丘陵地带的三万骑兵汇合,立即变成具有五万兵力的骑兵军团。但骑兵上不了陡峭的山,张魁命骑兵下马,留五千人看守马匹,其余的拿起弓箭剑戟,分成两部,分别爬上曲径两侧的山头。他们绕到齐军埋伏点的背后,用弓箭射击,用剑戟劈刺。齐军腹背受敌,晕头转向。想回到崖畔,见大火熊熊;要退下来,又遇到燕军的拦截。走投无路,有的被大火吞噬,有的拔剑自杀。 

 赶回燕下都求援的盛庆,搬来了十万骑兵与车兵。他们在曲径的出口处,用战车摆起一道“墙”。燕军将士躲在“墙”后弯弓射箭。隐蔽在沟壕后面的齐军,背后猛受一击,死伤无数。田达将军发现阵地已被燕军包围,箭矢暴雨般射个不停,急得跳脚。他命齐军将士调转过来,一边反击燕军,一边利用沟壕掩体,且战且退撤出战场。 

 燕军分占在两座山头上的四万多步卒,收拾了三万多人的齐军以后,即赶下山来,与战车后的燕军会合。他们见齐军逃得无影无踪,就拥到曲径出口处,搬掉战车死马,清除如山一样的尸体,打通了进入曲径的信道。 

 张魁、盛庆带着步卒冲进曲径,寻找幸存者。 

 浓烟散处晃出几个人影,中间一人身材特别高大,由几个将士搀着,一步三晃地迎面走来。他们须发焦黄,盔甲破碎,满脸乌黑,要是没有双双眼睛还在闪动,猛一见还以为遇到了黑鬼。 

 张魁、盛庆叫了声“乐将军”,扑了上去扶住乐毅的手。 

 \"齐军全让我们打跑了,将军快随我出去吧。“张魁说。”不,不。“乐毅挣扎着说:”我的八万将士,只剩下这么几个人了。我还能走吗?我要与他们死在一块。“ 

 ”将军不要伤心,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这次本不该贸然出兵。你还是跟我们回去吧,大王已到易水河边等着你归来。“盛庆劝道。 

 ”那就更不好回去了。“乐毅痛苦地说:”大王送我出征时,整整十万人啊。可现在,剩下不到二万人,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大王?\" 

 “不,将军大王听说你率军深入齐地八百里,攻下两座重要城池,心里高兴啊。他让小人来此转告你,十万人没了,可以抽丁再练。可是乐将军要是没了,将来的精兵强将从何而来?所以大王说,就是剩下将军一个人,也要小人劝回燕都去见大王。” 

 乐毅听了大受感动,他说: 

 “好,我回去,我回去。” 

 他推开搀扶他的士卒,迈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地向出口处走去。张魁、盛庆等人随后跟着,烟雾漫过,他们的背影变得有点朦胧。 

 史书对燕齐的“桓、曲”之战有过简单的描述,说:“昔者齐燕战于桓之曲,燕不胜,十万之众尽。”《燕策一》也说,齐王“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从这简要的记载,却可见其战役规模之大,影响之巨,几乎可与齐、魏的“马陵之战”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