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夹击乐毅(第2页)
主父既死,外人不知。李兑等人还不敢进去,直到过了三个月,方才开锁进宫,见主父尸体已经干枯,公子成与赵惠王一起到沙丘宫看殓发丧,将主父埋葬在代地。
赵惠王回都,以公子成为相国,李兑为司寇。没多久,公子成死了,李兑升为相国。公子胜因阻主父分王之谋,赵惠王便把平原地方封给他,号为平原君,与孟尝君齐名。
李兑借口惠王年幼(其实也已二十八、九岁)需要辅佐,便事事专权。凡未经他的许可,谁也别想染指。久而久之,李兑变得越来越霸道,赵国的内政外交全都落入他的手中。
李兑主张联合齐国,重新建立合纵阵线,共同扼制秦国向东扩充。
因此苏奏出使赵国,目的就是游说李兑,把李兑拉拢过来,伐宋的事就有望成功了。
苏秦知道李兑贪婪,对欲望大的人须用“飞籍之术”。他先用花言巧语,诱使李兑道出自己真实意图,然后再对李兑加以褒扬与推崇,以此赢得对方的诚心合作,达到“飞而箱之”的目的。他装着很信任李兑的样子说:
“齐王派鄙人专程而来,是想向李相国说明原委,齐国准备攻打宋国,希望能得到李相国的支持。“
”恐忙不好办。“李兑为难地说:”纵使我赵国支持你们,秦国也会出来干涉,谁不知道宋国是秦之与国呢?\"
苏秦不理李兑这一套,仍装做神秘的样子说:
“寡君郑重许诺,只要李相国同意出兵协力攻宋,以后不论是谁攻下的,寡君都愿意将定陶送给李相国做封邑。”
李兑眼睛一亮,却又有所顾忌地说:
“只忙李某福份太浅,受纳不起这么丰厚的礼物啊!\"”定陶是块肥肉,秦国魏冉早就想夺它为封地了,丞相不取,早晚也会被别人取走。“
”先生这话有点意思,“李兑很感兴趣地说:”但不知齐国如何攻打宋国?\"
苏秦凑过脸去,悄声说:
“齐王征调燕国三万骑兵,与田触(即触子)率领的十五万兵马组成齐燕联军,南下攻打宋都睢阳。如果丞相出兵十万,就与田达(即达子)将军汇合,组成齐赵联军共二十五万人,专攻宋之定陶。定陶到手,就送给丞相做封地。”
“李某向来洁身自好,不敢强取豪夺。”李兑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只是天赐不取,反受其谷。既然贵国大王如此看重我,李某敢不从命?\"
李兑就命赵国第二号人物韩徐为率精兵十万,随苏秦前往麋丘集结。
韩徐为拒绝受命。他是亲秦的,主张联合秦国,共同抗击齐国。韩徐为掌握赵国兵权,没有他的命令,谁也别想调动一兵一卒。
苏秦正想去游说韩徐为,没料到盛庆带着燕昭王的密信来到了邯郸。
昭王明确要苏秦配合燕国报复齐国,顿时把他的全盘计划全给打乱了。
他立在窗前心乱如麻,大半天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毕成送走盛庆后,悄悄地回到内室。毕成见主人愁眉紧锁,郁郁不欢,知道还在为燕昭王的来信所烦恼。他吩咐厨子备了酒菜,邀苏秦入席借酒浇愁。
“其实要解决这事也不难。”毕成夹了一块肉,边嚼边说:“只要大人回到燕国这边来,答应昭王的要求,事情不就迎刃而解了?\"
”你是说鄙人真的忘恩负义了?“苏秦端着酒爵,送到唇边又停住问。
”大人是许下宏愿后才来到齐国的。既然答应助燕乱齐在先,就要说到做到,信如尾生高。“
苏秦内心一震,放下酒爵沉思起来。
他离燕五年,头三年是为燕国谋了些利益,比如离间齐楚关系,促使齐王与昭王订立”友好协约“,退还被占去的十座城池,又撒了齐国北部的边境驻军,给燕国争取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可是后来,随着齐王对他信任度的提高,他渐渐地疏远了离燕目的,全心投入灭宋兴齐的事业中。
燕昭王对他的知遇之恩,燕太后与他的深情厚意,都在他的脑海中不时地闪过。他坐不住了,推开酒席站了起来。他又开始转来转去,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他发现自己确实是忘了昭王之恩,负了燕太后之情。他问心有愧。
他痛下决心,重新做尾生那样的人,为了昭王和太后,守信到底,至死不渝。
”你说有何办法?“他停住脚步问。
”大司马韩徐为不是主张联秦反齐吗?“毕成呷了一口酒,说:”大人可去劝他,接受丞相之命,带兵前往齐国。表面上协助齐军攻打宋国,暗地里与燕军联合,一起谋划攻齐计划。“
”这步棋太险,一旦暴露将全军覆没。“苏奏忧虑地说。”不冒大险,焉能获取大利?只有这条路可走,大人别无选择了。“
苏秦万般无奈,只好找韩徐为游说。
韩徐为闻言大喜,满口答应愿率军前往齐国协助攻宋。
苏秦修了一封密信,交盛庆呈给燕昭王。
盛庆喜出望外。他说这次率领骑兵前往齐国的主将是张魁,他为副将。只要赵燕联合,从背后袭击齐国,齐国必败无疑。
苏秦嘱他注意保密,谋而不密,后患无穷。
盛庆离开邯郸,连夜赶回燕下都。
韩徐为主动到丞相李兑处请缨赴齐参战,李兑感到意外。回想昨日韩徐为坚决不肯出征,今日为何一反常态自来请缨?觉得大有蹊跷,便引诱韩徐为道出实情。韩徐为为人率直,爱听恭维之辞,经不住李兑一番抬举,就把苏秦的计划说了出来。
李兑骤然间如闻惊雷,想不到苏秦乃是燕国的间谍,他不动声色,装着与韩徐为很亲近的样子说:
“我觉得助齐、攻齐都不妥当,对我们赵国有百害无一利。助齐攻宋,将引起秦国不满,坏了秦赵关系;而攻齐,眼下时机还不成熟。燕、魏、韩都被齐国拉拢,形成四国合纵。这时候我们去攻击齐国,必然势孤力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经此一说,韩徐为也放弃了攻齐的打算。
李兑亲自率领侍卫包围了苏秦住所,宣布苏秦离间赵、齐关系的罪名。命侍卫拘禁苏秦于馆舍内,不准离开一步,然后修一密书,紧急送交齐湣王。
齐潜王对苏秦做间谍一事半信半疑,觉得个中定有隐情,毕成寻机进谒了湣王,说赵国的相国李兑害怕得罪秦国,不敢出兵助齐攻宋,又担心坏了齐赵关系,便想了个罪名拘禁苏秦。
齐潜王问计于毕成,毕成建议潜王将前年从宋国夺来的蒙邑送给李兑。李兑得到实惠,定会出兵助齐攻宋。湣王觉得这个办法甚好,同时他也不愿把将要夺到手的定陶送给李兑,便派中大夫公玉丹,捧着蒙邑地图赶到赵国。
李兑得不到定陶,一气之下,将地图撕了个粉碎。
3
燕昭王阅毕苏秦来信,大喜过望,即命乐毅择日出征。三天后,乐毅率领十万大军出发,昭王与众臣一起送到易水河边。
乐毅率众将士跪在地上,个个手中都捧着陶碗。昭王抱着酒坛,--为将士们斟酒。
斟毕,乐毅与将士们一仰脖子,一口喝干,然后哗啦一声拜倒在地。昭王含泪上前---扶起,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为先王报此深仇。乐毅与众将士齐声高喊:“报仇!报仇!”那整齐的声音有如夏日惊雷,在易水上空久久地滚动着。
乐毅率十万大军渡过了易水河。
当乐毅率军向燕齐边界进发时,秦将司马错已经攻下了魏国的武始。他留下两万人马守住城池,自己带着八万精兵连夜向韩国的新城挺进。
司马错赶到新城郊外,白起的十万大军才刚刚扎下营盘。于是两军合一,组成一支十八万人的大军团,一齐攻打韩国新城。
新城乃伊阙的外城。韩国为了保护伊阙要塞,两年前新筑了这座城池。城高五丈,基宽二丈,以土夯实,颇为坚固,拱卫着伊阙,且有附属城堡的性质。
要攻破伊阙,须先拿下新城。白起的大队人马还没到达新城之前,就挑选三百名勇猛机灵的健卒,扮成外出砍柴的韩民,随着晚归的人群,混进新城隐蔽起来。他们约好暗号,见白起、司马错的兵马一到,立即举火为号,杀死守门士卒,打开城门,将秦军引入城内。
新城一破,伊阙岌岌可危。
要进入伊阙城,须经过一道关口。这就是两边高山对峙,中间建一关城的伊阙关塞。白起、司马错兵指关前,摊开地图,研究起破关方略来。
韩国第三任国王韩谷韩厘王,一听说白起、司马错的名字,就吓得面如土色。他抖抖索索地在官中转着圈子,活像没了头的苍蝇在打转。
伊阙守将韩基站在一边,一个劲地句韩厘王要人。韩厘王哭丧着脸说,寡人的精兵良将都到襄陵去了,叫寡人再到哪儿去要兵马?
韩基灵机一动,建议韩厘王去向魏王借兵。韩厘王一拍大腿,说:
“成,寡人就去大梁一趟。”
魏昭王魏敕,正为武始的失守感到痛心疾首。他知道,武始乃轵邑的外围。轵邑若被占领,河水以北占魏国一半的土地,将消失在魏的版图上,划归秦国所有。因此,魏昭王见韩厘王来借兵,便没好气地说:
“寡人武始被占已经自顾不暇了,还有什么兵力,借给贵国呢?\"
”可是,伊阙万一失守,我韩国就在虎狼的鼻子底下了。他们何时猛扑过来,何时便被吃掉。“韩厘王挑明利害关系:”作为魏国的天然屏障,韩国一旦灭亡,魏国还能苟延残喘几天呢?唇亡齿寒,古有明训啊!\"
魏招王倒抽了一口冷气,眼珠子快速地转了几图,一个主意升上心来
“寡人的主力,都在襄陵一线作战。现有守卫大梁的禁军还有三万,寡人借一万给你,你也从京都禁军中抽出一二万,合在一起就有三万兵力,前往伊阙足够抵挡一阵。”
“秦军用十八万精锐部队攻我伊阙啊。这三万之卒,加上伊阙守军五万,合起来还不到十万,如何抵挡得住?\"
”我们都上了齐人的当了。“魏昭王骂道:”我们傻呼呼地将自己的军队都开到东线去替齐人打仗,结果后方空虚,秦人乘虚而入。我们惹火烧身,自食苦果。“
”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魏昭王拍拍后脑勺,转身说:
“你我各修书一封,派人前往襄陵,将那里的主力部队调回来,我们在人数上就会超过秦军一倍多!\"
”可是他们已经与宋军接上仗了,而且打得非常激烈。此时抽调回来,跟签底抽薪一样,会给宋军可乘之机的。“
”顾不得许多了。“魏昭王咬咬牙,说:”我们赶快写诏吧,你召回暴鸢,我召回公孙喜,两军合在一块,才能打退秦军的进攻。“
韩厘王想不出更好办法,只好和魏昭王分头作书,命心腹大臣晋鄙前往襄陵传旨。
正如韩厘王所说,韩魏联军,在韩将暴鸢、魏将公孙喜率领下,渡过睢水,打到了睢阳的西郊。宋军十万精兵,守在一道高岗上往下拼命放箭,韩魏联军发动几次冲锋,都被密集的雨箭射退,双方攻守异常激烈。
这时,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被两名士卒推到阵前,报说在左侧丘陵地带,抓获一名宋国奸细,请暴鸢、公孙喜审讯定夺。
那商人模样的人立即辩解,说他不是奸细,而是齐军田触将军旄下一名小校,奉田将军之命,来找韩魏联军司令官。暴鸢、公孙喜一时难辩真伪,就问有何证据?那商人解开衣裳,露出齐军戎装。韩魏联军两个士卒见了,慌忙培起不是来。齐军小校说:
”田将军率领十万大军,穿过卫国之后,就进入了宋地。一路上还算顺利。只是横渡荷水(济水与泗水相接的一条支流)时,埋伏在上游的宋军突然破坝放水,大水汹涌而下,淹死我渡江将士近万人。
“田触将军大怒,欲强渡荷水。幸被军师劝阻,并出了一个主意。田将军亲笔写了一封信,命小的送到贵军阵前,请求两位将军收兵北上,赶到荷水上游,袭击宋军背后。田将军这边也把军队带到上游,东西夹攻,消灭宋军,然后合兵一块,南下再攻睢阳。”
小校边说边脱下衣裳,翻转过来,他的背部蒙着一块布帛,不留心观察,还以为是块补丁。小校撕下布帛,呈给暴鸢、公孙喜。
暴鸢、公孙喜读罢密信,信上写的与小校说的一样。看样子情势非常紧急,须臾拖延不得。暴鸢建议,公孙喜先带一支队伍,随齐军小校北上救援,他的军队转为后军,一边撤退,一边阻击宋军的追
击。
公孙喜传令魏军撤出战场,稍作整顿后即挥师北上。走到半路上,迎面驰来三匹快骑。
快骑奔到中军前停住,为首的壮汉翻身下马,后面两个侍卫跟着也跳下马来。
为首的正是晋鄙,他朗声喊道:“公孙将军接旨。”接着便掏出诏书。
公孙喜慌忙下马,单腿跪地行叩拜礼。他奉诏之后起身,急问:“伊阙还在不在我们手中?\"
”来时还在,今日已过两三天了,不知情况如何。“晋鄙焦急地说:”大王命你们联军立即回救伊阙。“
急促的马蹄声与战车碾压声随风传来,晋鄙、公孙喜循声望去,飞扬的尘土中闪出一面大旗,晃动中仍然看得出上面绣着”暴“字。
暴鸢驾着战车,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从后面赶了上来。”出了什么事?“暴鸢扶着车轼大声问。
晋鄙拿出韩王的诏书,双手捧给暴鸢。暴鸢接过一看,抬头面对韩国方向喊:
”大王,臣立即撤兵,回救伊阙城。“
”荷水上游怎么办?田将军正等着我们去偷袭宋军的后部呢。“公孙喜问。
”不管他!我们是来替他们打仗的,又不是为自己打。现在我们后方危急,如不赶快回救,韩、魏两国都有危险。“
齐军小校急了,跪地请求:
”二位将军,不能撤兵呀。田将军正等在荷水东岸,如果搬不到救兵,小的回去会没命的呀!\"
“事情怎么这么巧,全都凑在一块了。”暴鸢骂道,又问:“公孙将军你看怎么办?\"
公孙喜提议写封回信,让小校带回去有个交代。
暴鸢觉得这个办法好,就与公孙喜联名作了一封回书,交给齐军小校。
齐军小校走后,暴鸢、公孙喜率领韩魏联军,急如星火地向西日夜狂奔急驰。
走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傍晚,韩魏联军终于赶到了伊阙城的南面。
但是,在那高高的南城楼上,飘扬的是黑底白字的秦国纛旗。暴鸢、公孙喜望着城上一面面黑旗,恨得咬牙切齿,顿足捶胸。
秋风瑟瑟,衰草凄凄。忧伤的牧歌随风飘来,使得黄土高原,显得更加苍凉。
“去把牧羊人叫过来。”暴鸢下令。
牧羊人停止歌唱,走过来告诉暴鸢、公孙喜,伊阙城是前天晚上被攻破的。秦将白起、司马错,使了个“声东击西”之计司马错八万人马,留在关险前继续搦战,白起则率领十万大军向北急行军二十余里,拐向东面,穿过一道没人敢走的狭谷。到了山的后面,又顺着东麓南下,然后兵分三路,同时进攻伊阙城的北门、东门和南门。
守将韩基,把所有兵力,都放在西门,与司马错打得非常激烈。司马错至少发动十次以上的进攻,都被守军用乱箭挡了回去。
但司马错不屈不挠,一副非攻下西门不可的样子。先是命令士兵用冲车冲撞城门、被韩基的士兵用火、滚水从城墙上推下,烧伤、烫伤了不少秦兵。接着司马错又用锁辒车靠近城门,企图用火攻,也被城楼上倒下的沙土冷水所扑灭。
韩基率领守军,顾了西头,忘了东门、南门与北门的防守。白起出其不意地从背后攻进了伊阙。等韩基发现,为时已晚,败局已定。韩基无脸再见韩王,便泼剑自刎以身殉城。七、八万守军也被秦军俘虏。
白起主张连俘虏也杀,将韩国投降的将士斩尽杀绝,日后才能保证自己不受残酷报复。因此,他下令屠城三日,血流成河。尸横遍地,鸡犬绝声。伊阙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到处都闪着阴森森的鬼火。
牧羊人说完秦军破城的经过,又哼起那忧伤的牧歌。他牵过头羊带着两只小羊羔,走进荒原深处,慢慢地溶入了苍茫的暮色之中。韩魏联军就地驻扎下来。
到了下半夜,营地四周突然起火。火舌烧着了帐篷,吞没了粮草与辎重,形成火势凶猛的火海。韩、魏联军的官兵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见到处是火,都光着身子没命地往外逃。
睡得很死的公孙喜被喊叫声吵醒,发现火已经烧着了他的帅帐,惊得一跃而起,夺路而逃。才逃出火区,又遇到迎面射来的利
箭。他的灵魂“啪”地一声冲出了天顶盖,晃晃悠悠地飘到九雷云外去了。
原来白起、司马错乘韩、魏两军互相推让观望之际,想出了夜劫营寨的绝招。丑末时分,派出两支劲旅,出东门、南门,悄悄地摸进韩、魏营地,在四处放起火来。他们用火攻烧死了成千上万的韩、魏士卒,逃出来不是被乱箭射死,就是成了秦军的刀下之鬼。
暴鸢杀出重围,不顾一切地跳下高坡,拖着一只受伤的腿,拼命地往京都新郑逃去。
史书上说:“昭王十三年攻伊阙”、“杀犀武(即公孙喜)”斩首二十四万,连拔五城。白起升为大良造,“涉河取韩安邑以东至千河”-- 带地方。接着乘胜攻取魏的垣、蒲阪、皮氏,迫使韩王进献从武遂到河阳这条信道两旁的二百里地。升为左更的司马错攻取魏国的轵和邓,连克河内大小六十一个城邑,迫使魏王献河东四百里地给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