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天局小说故事

第8章 莫须有

 第8章 莫须有 

 l 

 一艘从江州口岸驶出的快船,仿佛一匹骏马,正沿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面,往镇江方句飞驰而去。 

 快船时而进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时而跌至很逼狭的谷地,两岸丛山峻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于其间,曲折回旋,极其险峻。 

 坐在快船上的岳飞,忽然觉得自己的收复中原之路,恰似这滔滔东去的长江水,曲曲折折,并非一条坦途。 

 不过,此时的岳飞依然认为,路途尽管曲折险峻,只要像长江水那样执着地往东海使劲流去,总会走至成功的目的地。 

 岳飞回想这八年来,自己多少回上疏,奏请出兵中原,拔除刘豫,皇上总是不答。在此情况下,自己才不得不巧施“反间计”,利用敌人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挑拨离间,使敌人上当受骗,终于借金人之手,把刘豫废除了。 

 随着刘豫的被废,金人用来“以汉治汉”的大齐政权被取消了;经常帮助金军进犯宋朝的三十万齐兵也跟着全部解甲归田了。显然,金人的力量由此大大削弱了。中原、陕西广大金人占领区,一时出现无兵防守的空虚局面。这为收复中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只要皇上。 声令下,单单出动岳家军五万兵马,便可把河南陕西失地全部收回来。 

 因此,当岳飞闻知金人中计废黜刘豫的时候,便上疏奏道: 

 “乘废除刘豫之机,击敌不备,长驱直入,攻取中原,稳操胜券。” 

 可是,整整五个月过去了,岳飞的上疏犹如一块石头扔入深浅莫测的长江水之中,毫无回音。 

 于是,岳飞想到功高望重的抗金老帅韩世忠。今天他驾舟前往镇江,欲约韩世忠一道赴杭州行在面圣,联合奏请北伐中原。 

 韩世忠比岳飞大十三岁。当初,他见岳飞在各将领中年纪最小,乃列校出身,屡立显功,爵居太尉,和自己平起平坐,也有过“心中不平”的时候。后经贤夫人梁红玉的谆淳开导,他渐渐对岳飞心服口服。近来,获悉岳飞巧施“反间计”废除了刘豫,使他对岳飞更加刮目相看。 

 听说岳飞乘船前来拜访,韩世忠亲自到渡口把岳飞接到行辕。 

 分宾主坐定后,未待岳飞说明来意,韩世忠便微笑道:“岳太尉智勇双绝,真无人可比。这回你巧施&39;反间计&39;废除刘豫,用最小的代价收到最大的效果,为我大宋立下了一大奇功,也为后人提供了施用此计谋敌的成功典例,实可加载千秋史册。” 

 岳飞听了,谦然道: 

 “老前辈过奖了,晚生实不敢当。欲说我朝用此计成功者,韩太尉乃第一人。绍兴四年,金齐联兵南侵,投降派魏良臣赴金议和,路过扬州太尉行营,正是你趁机来个&39;示之以伪情,反间为用”,故意撤灶,佯言奉命退守,魏良臣以所见报告金人,使金将上当受骗,全军陷进泥淖之中,连金将本人都被你活擒。正是老前辈巧用&39;反间计&39;打败强敌,给皇上御驾亲征壮了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典型范例。晚生只是步老前辈之后尘而已,何足挂齿?“韩世忠见岳飞恭维自己,心中很高兴,也谦然道:&34;那也只不过“小巫见大巫”罢了。无论从筹划之巧妙,行动之精密,成果之辉煌,以及事件之大小来考察,都是无法同岳太尉这一回相比拟的。当年我还是受到你败曹成、驱李成两次巧用&39;反间计&39;的启发,怎能说我是使用此计第一人呢?不过,我觉得古人云“非圣智不能用反间”,似乎说得太玄乎些。岳太尉以为如何?&34; 

 “古人的话,自有其道理。但也不尽然,只要洞悉敌情,善于用脑,大胆筹划,小心实行,果断结束,人人都可尝试采用反间之计。不过,岳飞年轻学浅,今后还望老前辈多多指教!”岳飞诚恳道。 

 “学问并无年龄之别,岳太尉何必如此谦虚!”韩世忠直爽地说。 

 岳飞点点头微笑着。他喝了一口香茗后,转入正题道:“韩太尉,岳飞志在收复中原,北伐抗金,一直打到黄龙府,迎回在五国城忍辱负重的少帝,接回梓宫和太后,使我大宋臣民过着一种扬眉吐气的日子。所以,金人废除刘豫,只是为我们搬掉北伐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而已,并非壮志已酬,可以心安理得了。刘豫一废除,岳飞便上疏奏请趁机出兵中原,可是皇上一直不答。今年二月,我又请求增兵,朝廷仍不允许。韩太尉乃三朝元戎,又有&39;苗刘之变&39;的保驾之功,功高望重,在皇上面前可谓一言九鼎,如能同岳飞一道面圣,共奏北伐中原,皇上定会点头应允的。” 

 韩世忠亲自为岳飞斟满一杯香茗,然后捏着髯须,不徐不疾地道: 

 “岳太尉有所不知,皇上此时正忙于和议,怎肯北伐收回失地?为了和议,皇上于去年就起用主和派的秦桧为枢密使;今年三月,又任命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秦桧力主和议,连首相赵鼎因主战都被排挤得靠边站了,还有谁面奏北伐皇上会答应呢?其实,世忠同你不谋而合,一闻金人中计废刘豫之时,便上疏说,&39;机不可失,请皇上派出全部军队北伐“。可如今,时过四个多月了,我那上疏不也是泥牛入海吗?&34; 

 ”常言道,&3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39;。有劳韩太尉,就携岳飞一道到官阙面圣一回吧!“岳飞依然执着地说。 

 韩世忠摆摆手,道: 

 ”没有用的。未经皇上许可,贸然趋入宫阙,说不定还会被弹劾违抗圣命之罪呢。古人言,好汉不吃眼前亏。明摆着没有用的事,我们又何必忤旨找麻烦呢?我劝岳太尉,还是回江州,训练整饬士卒,以逸待劳吧!&34; 

 “谢老前辈指教!&34; 

 岳飞知道再也劝不动韩世忠,只好知难而退了。 

 2 

 江州城风清日朗,喜气洋洋。城东头岳飞府邸的大厅里,宾客满堂,锣鼓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一片。 

 原来,一场有三对新人参加的集体婚礼正在这里热烈举行。 

 第一对,是二十岁的岳云,和十八岁的烈士女儿巩氏。第二对,是十九岁的岳飞义子宗本,和十七岁的黄佐女儿黄莺。 

 第三对,是十八岁的黄佐儿子黄木,和十六岁的岳飞女儿银瓶小姐。 

 这三对,新人和岳飞连亲带故,都有关系。他们的婚事虽然也曾征求过其生母或养母意见,但皆由岳飞一锤定音,一手操办。 

 新人们各得其所,各自认命,个个满面春风,皆大欢喜。岳飞之所以决定在”以逸待劳“期间为他们操办婚事,这除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常理外,还有一些原由。 

 其一是为了实践对黄佐的许诺。黄佐断臂赴金实施”苦肉计“时,岳飞就答应照顾好其家属子女。那天岳飞从镇江韩世忠行辕回来时,又闻知黄佐在刘豫被废后自杀身亡,更感到 

 应该尽快让他的子女有个良好的归属,便招其子为婿,娶其女为义媳。黄佐夫人对此十分满意,以至感激涕零。 

 其二是为了照顾烈士的后代。岳飞对为国牺牲的部属将士,总是尽力抚养他们的遗孤。到了他们长大成人,便为之成家立业,宗本乃是老帅宗泽的幼子。岳飞感念宗泽旧日提携之恩,将宗本收为义子,并上奏让封为六品朝奉郎,在岳飞麾下任职。现又为他娶了媳妇,做到仁尽义尽。 

 其三,也为了让劳累半生的刘夫人有个操持家务的帮手。 

 婚礼由中军王万主持。他个子虽矮,但声音宏亮,讲话幽默,又会唱几句戏文,博得众人的一阵阵欢笑,把会场掌控得热热闹闹,一浪高过一浪。 

 各统制皆携夫人出席婚礼。牛皋的夫人李美娘自然也随夫前来。李美娘曾被李成收买,企图行“美人计”刺杀岳飞。她虽然早已改邪归正,当起了相夫教子的牛都统制贤夫人,但在拜见岳飞时,未免内心有疚,竟不敢正眼看岳飞一下。岳飞知道她的来龙去脉,前后曲折,主动地同之打招呼: 

 “嫂夫人,小孩子怎么不带来参加婚礼呀?&34; 

 ”回元帅,他才两岁,爱吵闹,没敢带来煞风景。“李美娘领 

 首道。 

 婚礼行将结束,三对新人由伴郎伴娘引着步入各自的洞房,忽报杨清从金邦回来求见。 

 岳飞闻报,惊喜地说: 

 ”快快请进。“ 

 ”元帅,黄统制死了,“杨清一进门,情不自禁地痛哭 

 起来。 

 ”我已经从别的渠道听说了。今天是黄佐的一对儿女的大好日子,别伤心痛哭,起来坐着说吧。“岳飞也哽咽着道。 

 ”元帅,他死得好可怜、好可惜。“杨清擦一把泪说。&34;是呀,这就是为了废除刘豫所付出的一个痛苦代价。“岳飞幽幽道。 

 ”刘豫被废后,黄统制来找我。先是祝贺,他高兴地说,元帅的&39;反间计&39;用得很精彩,可喜可贺。后是诀别,他说兀术废掉刘豫后,迟早会发觉自己中计;一发觉中计,便会怀疑他是元帅派进去行死间的人,定会杀死他。与其被兀术杀死,倒不如自己吞药而去。我曾劝他逃走,可他说已是残废的老人了,留着何益?······“杨清说着,又哭了起来。 

 岳飞仰天长叹一声,道: 

 ”他有先见之明,又有舍生之勇,委实是个难得的奇才。但为了全局,他不得不如此牺牲自己。--他有什么嘱咐没有?“岳飞问。 

 杨清点点头道: 

 ”有。他生来最景仰的是元帅。他自杀前最担心的也是元帅。他说元帅忠愤激烈,议论正直,不屈于人,3 后难免得祸。他还说,金兀术在发觉自己上当中计之后,不可能不对元帅进行报复。他叫我劝元帅要记住唐初名将李靖的话,&39;且夫用间间人,人亦用间以间己;己以密往,人以密来,理须独察于心,参会于事,则不失矣。&39; &34; 

 “是吗?”岳飞一脸迷惘。 

 “黄统制已死,我的任务也完成了,现在就不必到金邦去了,是吗?”杨清问。 

 岳飞从迷惘中回过神来,道: 

 “杨清,你这次赴金从事生间活动,开展得很出色,立了-- 大功,我要奏请朝廷,授你为武功大夫。” 

 “不,不,元帅,杨清对当官不感兴趣。”杨清摇头道。“啊?那你兴趣什么?”岳飞感到惊讶。 

 “杨清对治病医伤的草药很感兴趣,想转业到杭州开一家草药铺谋生。望元帅准许。” 

 岳飞想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3 

 金天眷元年(宋绍兴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晌午,时令已是寒冬,但汴京城街道两旁的葱茏树木依然苍翠欲滴,锦簇的花团依然鲜丽娇媚。 

 此时,骑着白鬃高头良马的金军右副元帅兀术,正喜滋滋地穿街走巷而过。他时而欣赏造型独特的中原建筑,时而浏览栉次鳞比的各色商铺,时而巡视熙来攘往的汉族男女,真叫他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废除刘豫之后,金军元帅府从太原移屯汴京已经整整一年光景,但怀着胜利者喜悦的兀术大将军对这个秀丽的汉族古都,仍然觉得很新鲜,怎么看总是看不够。 

 人对人的看法难免会有偏见,但兀术之于刘豫的偏见近乎仇视。废了刘豫宛如切除了兀术身上的一块赘疣,使他一直很开心,他欣慰自己为大金皇朝剿除了一个潜伏着危机的大祸害,立了一个可谓自己从戎以来最为得意的巨功。当然,他也为自己自始至终都有先见之明而沾沾自喜。在废了刘豫之后,兀术对其从叔父、左副元帅挞懒得意地说: 

 “奸臣就是奸臣嘛,事那一国都是奸臣,即便死了烧成灰,仍是奸臣,怎么可以重用呢?&34; 

 挞懒虽然没有苟同他的观点,但却承认自己确实看错了人。这使兀术更加洋洋自得。 

 兀术在马上边走边想,不由得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正当兀术自鸣得意地回到元帅府时,从会宁金都专程来汴京视事的太傅干布却劈头对他道: 

 ”右副元帅,你上当中计了。“ 

 ”你说什么?我上了谁的当?中了什么计?“兀术一头雾水,连声问道。 

 ”你上了岳飞的当,中了他的反间计了。我已经派员调查过了,所谓刘豫和岳飞勾结陷害你,是无中生有的事。“干布正色道。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难道那份蜡丸书不是真的?”兀术红着脸反问。 

 “刘豫路过燕京时,一直喊冤叫屈。皇上令我带那份蜡丸书同他见面。他见了蜡丸书,先是莫名其妙,后委屈得哭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看他那个样子,根本不像同岳飞有勾结。右副元帅,我朝要想统治中原,取得民心,可不能随意冤枉一个好人哪!”斡布一脸严肃。 

 “难道他怂恿其子撇开大金闹独立,也是假的?”兀术仍不服气。 

 “做小的有小的难处。我朝对大齐指责太多了,他们父子发发牢骚是有的,但谈不上反对我大金。即便这一点错处,他也如实地承认了。看来,刘豫还是一个老实人。”斡布道。 

 “老实人?老实人还会叛变宋朝?老实人治理不了中原留他何用?难道皇上后悔了?莫非要放他回来复辟么?”兀术气虎虎地质问道。 

 “刘豫年已老迈,又受到被废的刺激,更显得老态龙钟,怎能挑起一个藩辅国皇帝的重担?皇上的意思,把刘豫养起来,让他过几年清福;起用其子刘麟为北京路都转运使。毕竟他们父子对我大金有功嘛!”斡布道。 

 “这太便宜他们父子了。”兀术依然对刘豫不原谅。“怎么?你对自己上当中计,冤枉刘豫,还不服气?&34;”我还要调查一番,不能凭刘豫本人一面之词。“见兀术如此固执,轮布有点不悦。但他很有修养,笑着说:”兄弟,你为人忠烈,勇力过人,屡立大功,三朝皇帝都器重你。但你刚愎自用,恃勇高傲,既不肯调查,也不善于用计,所以不能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这同智勇双绝的岳飞相比,就有所不足了。现在你要亲自调查,我当然赞成。但在调查之后,可不能执迷不悟呀!&34; 

 斡布是太祖的庶长子,兀术是太祖的嫡四子,两人为异母兄弟。干布年纪比兀术大几岁,所以称兀术为弟。在女真族家庭中,嫡子的地位比庶子高。但斡布官居三公太傅,在朝中地位比右副元帅兀术高许多,所以他直言不诗地教训起兀术来。 

 兀术听了斡布的一番教训,很不是滋味,但念他是自己的上司,又是奉旨而来的,所以也不敢顶撞。只得点头道: 

 “末将明白!&34; 

 4 

 金天眷二年正月,燕京城寒风刺骨,雨也疯狂。 

 但是,在熙宗行宫的大殿里,却热气腾腾,今天是熙宗二十一岁生日,三百名文武官员正簇拥在这里饮宴喝酒,欢庆皇上的万寿节。 

 熙宗向来嗜酒,曾经因酗酒醉怒,错杀过大臣。今日正逢寿诞大喜之际,他更是畅怀豪饮,来者不拒地接受着文武百官的频频敬酒。 

 不一会,熙宗就喝得酩酊大醉。但见他又是狂笑,又是嚎啕大哭,简直出尽怪相。突然,他高声问道: 

 ”刘豫的使臣呢?他怎么还不上来向朕敬酒呢?&34; 

 “皇上,刘豫已废一年多了。”太傅干布悄声提醒道。“啊?谁把他废了?”熙宗怒声问众臣。 

 “皇上,你怎么如此健忘?是兀术中了岳飞的反间计,奏请皇上亲自下旨废了刘豫的呀!”太师蒲卢虎高声说道。 

 “噢,噢。朕记。 记起来了。--喝酒,诸位爱卿于杯!干杯!”熙宗醉醺醺道。 

 “干杯,干杯!&34; 

 正当文武百官大呼小叫、醉眼朦胧之时,一直闷坐不响的兀术,霍地站起来,离席而出,跨上座骑,飞也似地奔入冰天雪地的苍茫黑夜之中。&34;报仇,我要报仇!“兀术站在一个白雪皑皑的郊外山头上,疯狂地怒吼着。 

 ”报仇,我要报仇!“寒夜中的群山凄厉地响应着。”元帅,我们回去吧!“两名贴身侍从,紧跟上来,同声劝道。 

 ”不,我要报仇。不杀岳飞,我誓不为人!&34; 

 兀术边说边伸手拔过两名侍从身上的佩刀,朝着山头上的一株劲松,左劈右砍起来。刹那之间,便把那株遒劲挺拔的松树齐腰砍倒了。 

 “啊--&34; 

 随着一声撕胆裂肺的惨叫,兀术倒在朝他卧伏的劲松之下。 

 当兀术苏醒过来时,已是次日凌晨。他发现自己正躺在铺着狼皮的土炕上,头上、腿上都被绑着,动弹一下都疼痛难忍。 

 原来,他被自己砍倒的劲松压伤了头部和一条大腿,流了许多血,当场昏死过去。两位侍从把他抬回来,并替他包好伤 

 口。 

 醒过来后,由于伤口隐隐作痛,兀术再也无法入眠。 

 此时,他躺在土炕上,想起太传斡不的话: 

 ”老夫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是很可贵的。希望你通过调查,尽快从上当受骗中醒悟过来。”斡布的一席话,在他脑子里不断的发酵,最后,他决定追根究底查个清楚,便派出大批间谍潜入南朝调查,但他调查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上当中计,证明废除刘豫没有错。 

 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事与愿违。 

 “岳飞巧施&39;反间计&39;,通过金间谍传假情报,使兀术大将军上当中计,废掉刘豫。这在南朝已是家喻户晓的事。如今在韩世忠的军营中,还在学习岳飞这回施计的成功经验和兀术中计的失败教训。”&34;黄佐是岳飞派到兀术身边行&39;苦肉计&39;的间谍。可兀术轻信受骗,对他言听计从,吃了大亏。黄佐自杀后,岳飞过意不去,招其子为女婿,娶其女为义媳,以示对黄佐家属的照顾。“ 

 这两节情报,是自己派出的几位间谍共同提供的,不可能有假,兀术此时再也没有理由不相信、不承认自己上当中计了。 

 任何人发现自己上当中计心里都是不好受的。刚愎自用、恃勇高傲的兀术尤甚。当他发现上当中计后,简直痛不欲生。 

 他先是悔。悔自己--世聪明--时糊涂,竟然到了不辨真假,认敌为友,认友为敌的地步,做了一件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大傻事。 

 接着是气。气黄佐狡滑,气矮奴笨蛋。他真想把黄佐、矮奴亲手杀了,以泄心头之气。可是黄佐早已身亡,尸骨无存;矮奴也已畏罪潜逃,不知去向,使自己连个出气的对象都没有。 

 再者是恨。恨岳飞诡计多端,恨岳飞欺人太甚,居然把堂堂大金右副元帅放在股掌之中耍弄。要得他羞愧难当,痛不欲 

 生。 

 最后,他决定报复岳飞。他发誓要报仇雪恨,置岳飞于死 

 地······ 

 兀术想到这里,又忍不住在床上怒吼道: 

 ”报仇,我要报仇!&34; 

 太傅斡布前来探望兀术,听他高喊报仇时劝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你身负重伤,要暂时忘掉仇恨,使自己的心里平静些。这对你恢复健康大有裨益。近来太师蒲卢虎、太保宗隽和左副元帅挞懒联手奏请对宋议和,主张将刘豫管辖的河南、陕西割给宋朝,换取宋室对我大金称臣。在此情况下,你也不宜高喊报仇。” 

 “割地的事万万使不得。这简直是对南朝的投降!我坚决反对!”兀术气得欲从床上爬起来。&34;我认为割地并非良策,所以也极力反对。可是,皇上已经被迫答应了割地。你我反对都无济于事。“斡布耸耸肩道。 

 ”蒲卢虎太专横跋扈了,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我早就想除掉他。“兀术愤然道。 

 ”汉人常说,欲攘外必先安内。眼下我们朝内斗争如此激烈,你怎么能急于报复岳飞?再说,你要报复岳飞,不能用力,只能用智;不能武胜,只能计赢。“ 

 ”计赢?“兀术闻说,不禁双眼一亮,但很快又感到迷惘,问道:”计将安出?&34; 

 “兄弟,这用计之道,你可要向岳飞学习。岳飞能让你废了刘豫,难道你就不能让赵构杀了岳飞吗?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为兄该走了,&34; 

 干布临行时丢下的这一句话,使兀术原本不平静的心更加不平静了。 

 5 

 绍兴九年三月丙午日,宋室同金邦和议,在宰相秦桧强有力的主持下,力排众议,几经曲折,终于达成了。 

 宋得到河南的东(汴梁)、西(洛阳)、南(商丘)三京,宿、毫、曹、单四州,寿春一府,以及陕西、京西各州的土地。宋派东京留守王伦,拜见金右副元帅兀术,交割土地疆界。兀术从汴京经祁州渡河而去,把行台迁移到大名府。 

 金许诺归还太上皇、郑太后的灵柩和高宗生母韦太后。宋接受金邦册封,向北称臣,世居落辅国地位,每岁向金进贡币帛银粮。 

 当 e,高宗下赦书布告天下,赦书大略道: 

 ”大金报答允许和议盟约,割河南土地归还我国,止息字内干戈,用来保全民命。 &34; 

 这日杭州城的主要大街皆张灯结彩,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落。其欢庆的热闹气氛,比去年庆祝正式定都杭州城时还要浓烈许多。 

 定都后新落成的景灵官大殿,穿插着金、宋两国的旗帜,还加挂了几多宫灯,以示欢庆和议的成功。 

 几天之后的一个上午,高宗在景灵官大殿召见文武百官。群臣以官爵大小列队两行,向皇上山呼万岁,跪拜叩头。 

 黄袍加身的三十二岁高宗,胡须黑白相杂,显得苍老、疲惫。他抬眼依次巡视站在大殿里的两大行文臣武将,发现他们并无丝毫喜色,只有站在上首的宰相秦桧,脸上露出不易被人觉察的得意微笑。 

 高宗沉吟片刻,自我解嘲道: 

 “有人说朕惧怕金人,为了苟安于东南的半壁江山,才一意和议。其实大谬不然!朕遵循以孝治天下宗旨,为了要金人归还灵柩、太后,才不在乎金人提出的条件,甚至不惜称臣和割地赔款。望众爱卿体谅朕之一片孝子之心--&34; 

 闻高宗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不语,垂头丧气的大臣们皆抬头看去,见高宗正拿着黄手帕擦眼泪,不由得唏嘘叹息,但也没有人敢插话劝慰。 

 暮然间,高宗转悲为喜,道: 

 ”如今上天有眼,金宋和议终于达成。这全赖秦爱卿--往无前,力排众议,鼎力辅佐。王伦、孙近力主和议,协助宰相办事也很得力。诸文臣武将虽然对和议有不同意见,但也能顾全大局,使和议不受干扰。特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坚守驻地,保障了和议的顺利进行。为此,朕照例按功爵赏。“ 

 诏令爵赏的名单很长,高宗事先御笔亲批,由吏部员外郎逐一宣读。读一个,谢旨一个。当念到岳飞加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文官散阶)时,大殿里先是--阵骚动,接着,岳飞出班奏道: 

 ”皇上,岳飞不敢接受这一爵赏。当今政局,可以谓&39;危&39;,而不可谓&39;安&39;,可忧虑而不可庆贺,可训练整饬士卒,小心防备意外,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于敌人。“ 

 吏部员外郎连连宣读对岳飞的诏令三遍,岳飞依然推辞不肯接受。 

 众人面面相觑。秦桧怒不可遏,但他既没有发作,也不怒形于色。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退朝时,高宗把岳飞留下来,用温和的言语奖励劝谕,岳飞才勉强接受赏赐。但他又面奏道: 

 ”金人无事而请求和议,这必有切近之忧。名义上把土地归还于我,实际上必有他图!&34; 

 高宗笑而不答,在旁的秦桧怂而不语。 

 6 

 夜已深,秦桧仍坐在他的相府正堂里批阅文书。自从去年十月赵鼎被罢相后,秦桧专断国家大权。权越大,需要他处理的事越多,而他又喜欢事必躬亲。 

 今天上午退朝后,秦桧一回到宰相府正堂里,便坐在他的案头写写读读,直到万籁俱寂的深夜,他还未办完今天该办的事。 

 忽抬头,见御史中丞王次翁坐在正堂一角的座椅上闲坐。 

 王次翁是秦桧复相后一手提拔的。凡是可以为秦桧效命的事,他无不尽力而为。秦桧也视他为私党密友,对他无所不谈。 

 “次翁,你什么时候进来,我怎么没有发觉?”秦桧问。“丞相那么忙我怎么敢惊扰?只是心中有个疙瘩解不开,想请教丞相。”王次翁站起来,走至秦桧面前。 

 “你坐下说吧!”秦桧说。 

 “丞相,岳飞反对和议,一意主战,他每次上疏,可说是以文字用兵,字字剑句句枪,比起胡铨那篇被金人千金买去的上疏还尖锐、厉害。为什么皇上还要对他爵赏?“王次翁问道。 

 ”对岳飞的爵赏,是我提议的。为了和议,使百姓免遭兵赘之灾,我们必须争取、团结一切可以争取、团结的人。岳飞虽然反对和议,但他尊仰皇上,忠君思想溢于言表。只要皇上和议意决,就不怕岳飞捣蛋。而且,金人所以答应和议,也是考虑到南朝有岳飞、韩世忠、张俊等--批猛将。加上刘豫被废,顿失一道屏障,金人欲想得到宋地子女金帛,非走和议之路不可。皇上智能过人,他不但看到这一点,还看到和议一旦失败,金人南侵,能够保驾护航的也只有岳飞等一批武将。所以,我和皇上明知岳飞极力主战,反对和议,不但无功,而且有过,还按例对他爵赏,以示安抚。“ 

 ”原来如此。“王次翁恍然大悟。 

 ”不过,像岳飞这样固执的人,蓄意反对和议,破坏和议,处处同我作对,也很讨厌,终究会坏我大事。讲实在话,我对他是恨之入骨。“秦桧愤然道。 

 ”是呀,我读了岳飞近来的几次上疏,也怂怒至极。他简直成为丞相的怨家仇人。“王次翁附和道, 

 ”次余,你把岳飞近来的上疏找出来,让我重读一遍!&34;“我已经带来了,丞相慢慢看吧!”王次翁把一迭奏折放在秦桧案头上。 

 秦桧坐在案头,和着烛光,逐封逐页细读起来。 

 第一封,绍兴八年十一月,岳飞在江州获悉赵鼎罢相,上疏道: 

 “马有良、劣,臣有忠、奸。赵鼎乃忠臣贤相,主政多年,政绩辉煌。顾惜国家民族大义,力主北伐以恢复失地,迎回少帝。如此贤相,百里挑一,却遭谗间,弃如散履。当今黑白不分,人妖颠倒,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封,绍兴九年正月,岳飞在鄂州闻金人将归还河南土地,上疏道: 

 “金人不可相信,和好不可依赖,相臣为国家谋划不善,恐为后世所讥!&34; 

 第三封,绍兴九年三月,岳飞在鄂州,接到大赦诏书时,上疏道: 

 “和议不可信。祝愿定谋于全胜,期望收复河东、河北失地,唾手燕、云十六州,迎回少帝,终久想复仇报效国家,向天地开陈本心,怎可叩头以称藩?秦丞相曾云,&39;德无常师,主善为师&39;,实乃欺君之谈。君臣之大伦,本于天性,其为首辅大臣,岂能当面欺君?&34; 

 ”够了,岳飞,等着瞧吧!“奏桧读到这里,突然拍案而起,忿然自语道。 

 秦桧妻子王氏刚从内室端出一碗虎鞭汤步出来,问道:”相公为何发怒?&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