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峥嵘岁月(第3页)
“且慢!”王纪隐隐约约地觉得那黄宗羲话里所指的强盗,乃是暗指帝王,这部书简直是在骂帝王将相了!当即感到不悦,不露声色盘问道:“你读的是。 &34;
黄宗羲将手垂下,那卷书也自然随手贴在大腿边,刚好是王纪伸手够不到的地方。
”伯伯,我们刚才一起读的是《庄子》呀!“黄宗羲答说。
”这书邪门!年轻人少读为宜。“
”这就奇了。“黄宗羲对王纪的评论很是不屑,但不想顶撞。
这时王纪不禁想起了万历皇帝:他派太监们分赴全国各地”开矿“,设无数的税卡搜刮钱财,甚至连举人上京应试的路费也抢去,这算不算大强盗行径?还有,自己总督漕运多年,将江南的钱粮运往北京,算不算为大强盗屯积?他叹了一口气,把书递还黄宗羲,幽然道:
“或许,有他自己的道理罢。”
他说着,又连连叹息。这时,一个衣冠楚楚的少年由家仆引进,立在堂前,朝王纪长揖问道:
“伯伯,我找王大哥!&34;
”你是。“王纪觉得这少年有点眼熟,问道。”我是文秉呀,在世伯家都住过六个晚上,世伯真的忘了?&34;
“哦!”王纪想起来了:“走马游街回来了?&34;
”回来了。 &34;
“你真是少年得志!”王纪情不自禁欣喜地夸奖道。“我得什么志?”文秉的面容突然露出一丝惊诧。“你不是中了状元吗?”王纪惊疑不定地问。
“我?哈,我与黄哥哥同龄,怎能中状元?中状元的是我老爹!&34;
这一回答,使王纪大出意料,只有随意说道:
”那你应当跟你爹多学学了!&34;
“跟我爹有啥好学的?我只想向王大哥学!所以爹走马游街一回寓所,我就来了,我是诚心诚意。 &34;
王纪苦笑了,这世界他愈弄愈不明白。
王风此刻闻声出了书房,将少年引入房中,他三人兄弟相称,甚为相得,亲热得很。
这时管家前来通报:吏部尚书张问达、礼部尚书孙慎行、刑部主事王心一造访。
这三人是王纪约来商议三大案的,他快步出门将他们迎上堂来。只寒暄数句,茶罢,即切入正题。王心一道:
”王大人欲知三案本末,卑职先说“梃击”一案吧。但若需要先弄清楚“梃击案”,必须涉及万历二十六年及三十一年的“妖书案”。“
”确实该查清楚所有来龙去脉!“王纪道。
7
王心一开始细细叙述
万历二十六年,刑部侍郎呈献一册《闺鉴图说》给万历帝,万历帝将书赐给了郑贵妃。而后,有人在京师刻印流传,刻印本后附一《跋》,《跋》以对话形式,揭露福王欲窃取太子地位的秘密。《跋》的作者是个捏造的名字,无从查考;但说的却颇近事实,引起外廷及内官的骚动。这期间,王德完上书,说皇后受冷遇,皇长子母亲王恭妃处境艰难,而皇长子抱病独居,视药无人:这话刺痛了万历帝,王德完被打了一百棍,差点丧命。此事直到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立为太子,议论才平息下来。
但到了三十一年,风波又起。
京师内流传一篇文章,那文章仍以对话方式,揭露万历帝、郑贵妃阴谋易储的种种迹象。作者依然是捏造的假名字,但那摆出的迹象似又不假。外廷、内宫都不得安宁。于是,锦衣卫四出搜捕,可疑的犯人填满了诏狱。这件事,直到太子的长子出生,才平静下来。
三十八年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岁月。其时万历帝病重,急召群臣,大臣才到宫外又急急将他们遭去。这时外廷又风闻郑贵妃与福王蠢蠢欲动,弄得首辅叶向高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京师戒严,着锦衣卫严加巡逻,禁止在京的王府中人任意出入。叶向高与锦衣卫都督,日夜坐守值房,不久,万历帝病情好转,京师才解除戒严。
于是,请福王离京到洛阳就国的呼声愈来愈急,时国事日非,大学士李廷机上了一百二十余疏求退,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离京,户部尚书赵世卿也拜疏自去,万历帝不得已下旨让福王赴洛阳就国,但贵妃还是请求让福王庆贺老太后七十大寿后,再奉旨就国。这时正值万历四十一年,而慈圣李太后是万历生母,要过七十大寿,还是后年的事。万历帝又替贵妃在太后面前陈述这个愿望:太后心中明白他们的用心,反问道:
“我的潞王可以宣他来京上寿不?&34;
这话反问得十分厉害:我的小儿子都不能上京祝寿,你倒想留福王在京,你的孝心孝到哪里去了?而万历帝自然也不敢答应让潞王回京,自己也明白这个皇帝当得怨声载道,倘若潞王在京,万一上寿时太后一恼,将他这个皇帝废了,让小潞王顶上去,恐怕会群呼万岁了,这个险是不能冒的。
拖延到四十二年,福王终干去了洛阳。李太后也安心归天。孙慎行心事已了,也辞职回去。叶向高以为无事,也致仕了。
这时,太子最重要的靠山没有了,正是危机四伏的时候。锦衣卫王曰干上书告变:说贵妃心腹内侍严山,勾结妖人王三诏,行诅咒之术,非但要咒死太子,也要咒死皇帝及王皇后,好让福王当皇帝。结果,反而是王日干在狱中被秘密处决。
于是,”梃击案“终于来了。
四十三年,五月四日,农夫张差在一名宦官的引导下,手持枣木棍,居然进入东华门,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直奔太子居住的慈庆宫门外。
守门的是两个老太监,其中一个叫李鉴,七十多岁了,上前拦住。张差只一棍便击倒了他,然后冲入前殿,想对太子行凶。宦官韩本用见来者不善,大喊起来。来了七、八个宦官,经过一番激烈打斗,才将张差绑了起来,交给了东华门守卫指挥朱雄。
太子似乎一下就猜中张差真正的来意与背后支使人的背景,当即上疏,可怜巴巴地诉说”皇爷可怜。“,万历帝大概心中也有一点数,所以,仅指令一个小官巡城御史刘廷元,审问如此大案。
第二天,万历帝率皇太子、皇长孙、皇孙女来到慈宁官李太后灵位前,召见群臣。面对群臣,皇帝却凭栏无语,只让皇太子说了两句大违本意的话。皇太子惶恐地说:
“张差身无寸铁,确系疯颠,不许妄审,诬陷无辜,”万历实想借太子的话,堵住群臣的嘴。这时,御史刘光复出班宣扬圣德,说:
“臣等仰见皇上极慈爱,皇太子极孝敬。 &34;
这时,万历帝神思恍惚,似乎在想此案的严重后果,根本听不清刘光复的话,便问身旁太监,他刚才说什么?太监连忙转述道:
”他说:臣等愿见皇上极慈爱皇太子。 &34;
太监的转述几乎--字不差,只不过一个“仰”字的字音稍稍有一点走动,变成了“愿”字,结果便把整句话的意思给变了:原是歌功颂德的本意,一下子成了讽刺挖苦皇帝的话。
于是,那个刘光复把马屁拍在马脚上。万历帝要杀他,这叫“杀鸡儆猴”,不许廷臣们往后再乱说乱动。
其实那太监也不算将话会错了意。
就太子遭难的结果看,究其缘由,确实是皇帝不够慈爱引发而起的。想当年,万历帝当太子时,东官有三、五百精壮宫卫;如今的太子只有七、八个老弱的太监应付。这不是给凶人大开方便之门吗?所以,那太监把刘光复的话传成一字之误,倒是合乎常理、近乎人情,要怨也只能怨刘光复本人的话,不合天理人情了。所以群臣也无一人为刘光复辩解,让他死去吧!
万历帝让太子给张差定调为“疯颠”,御史刘廷元难道能审皇帝不成。所以,只得上疏言:
“按其迹,若涉疯魔;稽其貌,的是黠猾,&34;
这其实是两可的措辞,对皇家的定调已经有了异议与保留,刘廷元也亏他费尽心思。
王心一当时是提审主事。五月十一日,他亲到牢中看狱卒分饭给犯人,见张差身强年壮,神态并无半点疯狂。便对张差说:
“你若不招,我再加刑,实招,给你饭吃;不招,饿死你!&34;
张差犹豫了一阵,才言愿招。原来这张差原名张五儿,年三十五岁,因家中堆积柴草被两个宦官烧掉,生活无着,才铤而走险。在亲戚马三道、李守才引荐下,到玉皇殿去见太监庞保、刘成。二人对他说:
”你打上宫去,撞上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小爷,吃也有你的,穿也有你的!&34;
于是庞公公给他一根枣木棍,送他入宫。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需要说明的是,这庞保、刘成乃是郑贵妃官中的太监。
案情一理出脉络来,大理寺王士昌即上疏说:“挺击案&39;何等危疑!何等急迫!怎么中旨只言&39;法司提问?&39;&39;天下事尚忍言哉!&34;
这时,吏部尚书张问达接着王心一的叙述说道:他当时是主持刑部的侍郎,也将审理出的案情,上疏皇帝,但都被留中不发。其时奏本如雪片飞入官中,万历也无可奈何,便对贵妃说:
”外面人言藉藉,不易排解,现在你自己要求长哥
去!&34;
“长哥”即皇太子。万历宣来了皇太子,贵妃跪下求情,吓得皇太子连忙跪下,又多磕了几个响头。反正他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人,皇帝、贵妃要他如何说,他也只能如何说了。
二十七日,万历下旨:
“疯颠奸徒张差,持棍梃闯入青官,震惊皇太子。朕思太子乃国家根本,已传谕本宫添人守门,关防护卫。既有主使之人,即着&39;三法司&39;会同拟罪具奏。”
“三法司”于二十八日会聚,正要收捕庞保、刘成,会审定罪,又接到圣旨:&34;疯颠奸徒张差闯入东官,庞保、刘成俱系主使,将三犯实时处决,余犯分别拟罪具奏。“
”三法司“正要依旨而行,又再接到一个圣旨,说是速将张差处决,而庞保、刘成之审决,另行处理。
二十九日,内官迟迟不肯交出庞保与刘成两人,”三法司“只得先将张差押赴市曹处决。张差临刑时大喊:
”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34;
杀了张差,往后的事就死无对证了,提审的几位官员全都入了圈套:
但,他们决心要收刘成、庞保归案,可是,三十日又来了一道圣旨:
“昨皇太子亲来干清宫问安,并奏庞保、刘成确系遭人诬告,若一概治罪,恐伤天和。方今亢旱不雨,拿到内官,名又不同。可着司礼监同九卿三法司,于文华殿门前推问具奏。”
这明着是准备大化小,小化了。
王心一与张问达等人依旨会聚在文华殿前,又接到王安代为起草的太子传谕:
“张差。 实系疯颠,误入官闹。后复招出庞保、刘成,本宫反复参详,料庞保,刘成必曾凌辱于差,故张差肆引报复,诬以主使。 &34;
8
王风的书房与客厅只一墙之隔,厅上大臣的话,三个年轻人句句入耳,这时文秉低声愤然问:
”这太子太差劲,怎么替谋杀他的仇人开脱罪责!&34;“他不这么说,说不定父皇或贵妃便宰了他!”黄宗羲解释道。
“这是真的?父亲可以杀儿子?”文秉瞪大眼睛,问。“不信你可以自己查阅五千年史,他们有一半都与万历帝大同小异。当了皇帝,就忘了自己是父亲了!几乎人人如此,一旦权柄在手,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王风道。
堂上的张问达继续说,因为是宫中的司礼监主审,外廷官员都是陪审,所以那庞保、刘成无所畏惧,不但不承认是主使,而且连名字也否认了。一个说,我是郑进,另一个说,我是刘登云。这种戏弄群臣的所谓会审,引起了公愤,所以,初三那日又重新开审。这次走了另一极端,司礼监说他们明系妄说,下令严刑。那严刑已非通常的严刑,乃是非常之酷刑。只打几下,庞保与刘成当场毙命!
与此同时,由于舆论沸腾,郑贵妃兄弟郑国泰连夜运了二十六万两白银,送到御史刘廷元家中,让他分送各路权要。不久又众口一辞,都说张差是疯颠,而王心一大人则被以”无风生波“的罪名,革职回家。
这就是本案的始末。
王纪听罢,沉吟一阵才说:
”这“梃击案”明明白白,到底疑在何处?&34;
“原本无疑,只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权势人物,硬说它可疑,一些糊涂虫跟着起哄罢了!”张问达应道,接着,他又说起了“红丸案”
书房里又在悄悄地发表议论,那文秉叹道:
“那太子朱常洛也太可怜了,吃了几十年苦头,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怎么才当了一个月又死了?&34;
”他历尽艰苦,当上了皇帝,以为从此万事大吉,一时大意,才着了道!嘿,这紫禁城怎么有点像人间地狱呢?“黄宗羲说。
”你们认为这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朱常洛,是被人害了,还是寿终正寝?“王风问。
”傻瓜才认为是寿终正寝!“文秉嘻了一声,笑道。”那谁是幕后主使,让崔文升与李可灼两人下毒,害死了朱常洛?“王风又问。
”郑。 贵妃吧!“文、黄二人同时低声道。王风激动地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动,不停思索着。
“哎呀!我要撒尿!”文秉着急地低嚷,
王风一把扯住他说:
“现在不好出去了,门外是大厅,厅中大臣们正在商议国家大事。 &34;
”那。 怎么办?“文秉愈说愈急。
”墙角有一把银夜壶。“王风笑道。
文秉连忙奔过去,解了手,对王风说:
”王大哥,你还没有回答我们的话,我们都说郑贵妃是幕后指使者,你不吭声,难道我们猜得不对?&34;
“你刚才不是撒了一泡尿?”王风摇摇头,问。
文秉忸怩地点了点头。
“郑贵妃杀了泰昌帝,所为何来?”王风严肃地问。“这还用说吗?”黄宗羲怂忿地说
“那自然是想让福王当皇帝、自己当皇太后,过过&39;垂帘听政&39;的瘾吧!”文秉道
“那为何不见福王回京做皇帝?郑贵妃会那么傻?小兄弟,这不等于你脱了裤子就忘了小便!&34;
”我没忘!“文秉嘻嘻笑道。
”可是她却忘了!“王风提出了疑点。
文秉一双点漆的眼珠不住地转动,点了点头,又说:”可能是有一个极厉害的主人。 尽管她蹲上了茅厕,却不许她小便!&34;
“我刚才如果不让你解手你便如何?”王风笑问文秉。
“臭哄哄地撒在裤子上!&34;
”可是郑贵妃没留下任何痕迹,也就是说,福王其实没有回京!嘿,作这个案的人,实比“挺击”案的策划者要高明百倍了!“王风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