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医馆正式开业(第2页)

 这在以前,伤口一旦化脓溃烂,基本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只能等死。

 医馆开张头两天,来的牧民并不多,大家都抱着观望和怀疑的态度。最主要是杨家军军医治病的方法有些吓人,牧民们都不敢去。

 草原上的人生了病,习惯了硬扛,或者请萨满来跳跳舞、洒洒“圣水”,祈求神灵驱走病魔。

 对于这些宋人军医,尤其是他们那些听起来、看起来都怪吓人的手段,牧民们心里直打鼓。

 所以医馆开张后,生意一直不冷不热的,来看病的牧民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转机发生在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身上。

 那天下午,太阳都快落山了,一个名叫乌云的老妇人抱着她约莫四五岁的孙子,哭得撕心裂肺,踉踉跄跄地冲进了医馆。

 孩子叫巴雅尔,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却发紫,浑身一阵阵地抽搐,牙关紧咬,眼看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救救我的巴雅尔!长生天啊!萨满说恶鬼缠身,没救了啊!”乌云老妇人声音都哭哑了,绝望地跪在了地上。

 帐篷外围观的牧民心都揪紧了,有人摇头叹息:“没用了,萨满大人都说了不行,这孩子魂儿都被恶鬼抓走了。”

 负责接诊的是一位姓李的军医,年纪稍长,神情沉稳,是杨家军医疗队的主任,大家都叫他李主任。

 他一看孩子情况,立刻判断是急性肺炎引发的高热惊厥,再不止痉降温,孩子就算不死,脑子也要烧坏了。

 “快!把他平放在病床上!解开衣服!”李主任语速飞快,不容置疑。

 旁边的两个主治军医立刻上前,七手八脚但又很有章法地把孩子安置好。

 李主任先是拿出一个亮晶晶的、一头是玻璃圆球的东西(体温计)塞到孩子腋下。

 然后又用一个带耳朵的铜喇叭(听诊器)贴在孩子胸口和后背听了听。

 这一连串陌生的动作,看得帐外的牧民目瞪口呆。

 “高烧超过四十度!肺部啰音很重!”

 李主任快速对助手说道,然后果断下令:“准备酒精物理降温!同时准备注射镇静剂和退烧针!再准备口服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