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190章 春城事业(七)(第2页)
而在忙碌中,已经被宋志忘却的另一件重大耻辱事件传来,倭寇128骑兵1933年3月4日占领了热河,守军未作抵抗即溃逃。热河事件的溃败速度与倭寇的各种暴行震惊华夏。
宋志熟识的唐督军,根本未做抵抗。携带巨款出逃,逃跑途中还被盗墓军阀孙军阀劫掠,倭寇以不足3个师团的兵力,20天内击溃10万东北军,热河全境于3月10日全部沦陷。
热河地势险要,自古是燕京的门户,华夏蓝党政府号称“至少能守三个月”,但实际整个北方的防御都形同虚设。
热河失守引起了华夏全国舆论哗然,常校长推出张大公子,作为“背锅侠“,被迫“担责下野”。
接着相继传来,热河家乡的各种消息传来。倭寇为了“烬灭作战”,倭寇在热河西部至察哈尔划定“无住禁作地带”,焚烧村庄、驱赶百姓,制造“人迹断绝”的无人区。
例如:兴隆县村民被强制迁入铁丝网围困的“集团部落”,反抗者遭屠杀。凌南县老妇人因拒绝离开祖屋被烧死,婴儿被扔进土沟。并对任何地区进行经济掠夺,如倭寇扫荡村庄时抢走粮食衣物,留下焦土废墟,野狗啃食残骸的景象随处可见,热和地区人口急剧减少,人们流离失所。
随之而来的就是伪满洲国扩张,热河沦陷后,东北全境被伪满洲国控制,溥仪政权借此扩大“领土”。
抗倭烽火延续,部分东北军转入游击战,加入东北抗日义勇军,另一部分退至长城沿线,参与后续的长城抗战。
热河事件不仅暴露了华夏蓝党政府内部的腐败与无能,军阀的贪生怕死,更展示了倭寇实施领土扩张的野心,以及对华夏百姓的极端残忍。
这一事件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前民族苦难的缩影,也引起了东北军士兵军心涣散,东北和热河等东北五省北方百姓的荒乱。有钱有势的人开始迁徙,普通老百姓也开始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