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194章 春城事业(十一)(第3页)
1933年秋季的春城,作为被高原阳光浸透的边陲古城。文林街的银杏刚刚开始泛黄,像被谁用毛笔蘸了金粉轻轻点染过。马帮的铜铃从威远街一路叮当响到金马坊,驮着普洱茶和缅甸宝石的骡马踏起细碎的烟尘,空气里飘着马汗混合着干草的特殊气味。
翠湖的水比现在要清得多,岸边还有没被填平的荷塘。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抱着书本走过石桥,惊起一群野鸭,翅膀拍水的声音惊动了正在湖边写生的画家——那是东陆大学美术系学生正在写生,,他的调色盘上还沾着滇池朝霞的颜料。
正义路的老茶馆里,穿长衫的茶客们正在传阅《滇话报》,讨论着省立春华中学新排演的《雷雨》。
跑堂的伙计提着黄铜壶穿梭其间,茶香混着水烟筒的咕嘟声,把高卢人留下的百叶窗震得微微发颤。偶尔有飞机从巫家坝方向掠过,人们会停下话头张望——那是川蜀航空公司的客机,航线刚通到港岛不久。
近日楼城墙根下,彝族猎户摆开的摊子上还挂着带露水的鸡枞菌,穿军服的滇军军官用半开银元买了两斤,说是要托人捎给在曲靖驻防的同乡。
卖叮叮糖的小贩敲着铁片走过,糖块在昆明干燥的秋风里裂开细小的纹路,像这个边城即将迎来巨变的隐喻——三年后,这里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堡垒,但此刻的秋阳依然安静地晒暖了五华山顶的青苔。
白日里的游览,黑夜里的醉酒,是两个人这些日子里,固定的项目,身旁只有宋温馨默默的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