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19章 白银狂潮
此时的沪上,正值“东方巴黎”的黄金时代。外滩的欧式建筑在暮色中亮起璀璨灯火,黄浦江上轮船汽笛悠长,高卢租界的梧桐树影下,一辆黑色奥斯汀轿车缓缓停在国际饭店的鎏金拱门前。
男士们身着定制燕尾服,袖口露出百达翡丽怀表的金链;女士们梳着波浪卷发,香奈儿珍珠项链衬着旗袍高开衩下若隐若现的丝袜——这是月份牌美人走进现实的时刻。
水晶吊灯下的觥筹交错:侍者托着银盘穿梭,盘中的高卢酩悦香槟与绍兴花雕奇妙共存。
留声机播放着周璇的《夜上海》,但角落里一支爵士乐队正即兴演奏《tea for two》。
沪上洋行大班们用英语谈论棉纱期货,青帮头目杜月笙的门生低调地抿着路易十三白兰地,而华夏政府某要员的女伴,正用描金折扇掩面轻笑。
吧台边,一位穿马褂的老克勒用流利法语点单Absinthe(苦艾酒),酒保熟练地搁上镂空银匙与方糖。
二楼回廊,倭国三井商社的代表与王国怡和洋行经理握手,雪茄烟雾中交换着鸦片关税的机密数字。
洗手间里,交际花对着珐琅粉盒补妆,手袋里露出一把勃朗宁m1906——上个月百乐门枪击案的余波未消。
这场酒会举办三个月后,上海将迎来“白银风潮”,但此刻的宾客们仍沉醉在“孤岛”最后的幻梦里。
黄浦江的潮声混着香槟气泡碎裂的轻响,仿佛为即将倾覆的繁华,奏响一支奢靡的安魂曲。
1934年6月,米国为争取产银州政治支持,通过《购银法案》,授权财政部以高价(50.01美分/盎司)在全球收购白银。
该政策导致国际银价暴涨,沪上五金交易所的白银远期合约价格在同年8月10日飙升至49.96美分/盎司(接近米国收购价)。
造成了华夏白银的大量外流。外流量激增:仅1934年8月21日,沪上汇丰银行单日运走价值1500万银元的银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