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40章 津门寓公(第2页)
这种复杂性使得1935年的津门租界既是乱世桃源,也是政治暗流涌动的特殊空间。
而津门的“四霸一恶”就是倭国人针对这些“寓公”主要的力量,通过这些人的威逼利诱,寻求这些有政治影响力的官僚,出面支持倭国和亲倭势力,成为未来的统治工具。
在津门抗战期间,津门涌现出多位坚守民族气节、拒绝与倭伪合作的华夏名人,边守靖津门静海人,同盟会成员,恒源纱厂创办人,曾任顺直议会议长等职。
拒绝出任伪津门市长,抵制倭资合营,保护民族企业免遭倭寇掠夺;暗中掩护红党活动,抗米援朝时捐资购买军备。被誉为“民族实业家典范”。
曹锟这位北洋政府第五任大总统,下野后居津门英租界。
倭寇多次利诱其出任伪职,均遭严拒,其夫人曾堵门痛骂日方说客;晚年抑郁成疾仍坚持“宁可喝粥不当汉奸”。
刘喜奎是津门籍戏曲名家,与梅兰芳齐名,被誉为“坤伶魁首”。
断然拒绝为倭军演出,抗战期间将全部积蓄捐作军费,实现“裸捐”救国。曾拒绝袁世凯等五位总统的追求,以刚烈性格着称。
刘髯公是《新天津报》创办人,回族报业巨子。报纸停刊后拒绝倭伪复刊要求,被捕后受尽酷刑仍高唱京剧骂敌,临终嘱托“勿忘中国人”。创办回民小学、修复清真寺,被誉为“爱国报人楷模”。
赵天麟是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北洋大学校长,耀华中学创始人。
抵制倭军“亲善教育”,禁止武装倭军入校,1938年被倭寇特务暗杀于上班途中。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抗倭名将马占山,此时正在津门寓居,因自身的抗倭气节,一直引来倭寇多次暗杀与阴谋陷害。
1935年初,倭寇特务得知马占山组织牌局后,派遣5人刺杀小组混入其公馆。其中一名马姓特务因敬佩马占山抗倭精神,向津门警方告密。警方设伏击毙其余4名特务,挫败刺杀计划。此事促使马占山加强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