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42章 港城风雨(第2页)

 其标志性莲花纹装饰和传统广式点心如莲蓉包、嫁女饼等,早已闻名港岛。

 这时的港岛茶楼文化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繁荣时期,以莲香楼代表的老字号茶楼承载着独特的时代风貌。

 莲香楼前身为1889年创立的糕酥馆,茶楼内保留着清末民初的装潢风格,鸟笼悬挂天花板,茶客使用莲花纹茶盅饮茶。

 点心车穿梭于木质圆桌间,服务员以粤语高声叫卖,食客需凭点心卡自取蒸笼。

 当时中环商贾云集,莲香楼成为社交中心,既有西装革履的银行职员,也有身着长衫的文人雅士。

 而离此不远的陆羽茶室,在前世宋志可是久闻大名,而在此时他也只是刚成立了两年多,与莲香楼相隔150米左右,步行三分多钟就能到。

 陆羽茶室其命名源自唐代茶圣陆羽,主打“水滚茶靓”的茶艺理念,每周更换手写茶单,茶室以唐装侍应和古董家具着称,主要服务上层社会。

 茶点如鹌鹑蛋烧麦、龙井虾仁等融合了江浙与粤式风味,墙上悬挂的字画真迹吸引文人墨客。

 之所以定下了莲香楼,是因为与虞大佬相约这里相见,至于陆羽茶室随时可以去参观。

 茶楼为四层骑楼建筑,底层设开放式厨房,二楼以上用雕花屏风分隔雅座。

 中环茶楼普遍采用“星期美点”制度,每周创新点心以吸引顾客。

 像陆羽茶室,早茶仪式一般清晨5点即有码头工人饮“头啖茶”,而9点后商界人士洽谈业务,形成“一盅两件”的饮食节奏。茶楼二层常设粤曲表演,成为民间艺术传播场所。

 年近七旬的虞大佬,身穿蓝色华夏长衫,正处于人生顶点。

 但老于人情世故的 "赤脚财神",早就预感到了紧张的华倭关系,将自己的资产一分为四,在沪上、雾都、港城和狮城,进行了安置。

 这位既是民族资本家,又与租界当局关系密切,这种双重身份使其在政商场合均游刃有余。

 虞大佬阔面长嘴、天庭饱满,看着精明干练,满脸笑容,不像是已年近古稀的老人,更像一个中年教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