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46章 湾仔之夜
20世纪30年代初,港城倭国侨民数量约为1600人,主要是分散在湾仔、中环等商业区域。主要是领事馆职员和金融机构(如正金银行、宝岛银行)的驻港人员,以及像如三井物产、倭国邮船等商业机构的驻港职员中,只有少数从事餐饮、旅馆、苦力等行业的倭国人,和部分在灰色区域提供皮肉生意的倭国女人。
而此时的港城总人口约100万,非华裔占比不足3%,日本侨民属少数群体。
港城人还是比华夏内陆的人更见多识广。
欧米人、倭国人、毛熊人,甚至是摩尔人也是存在的,中西文化在这个小小的港城进行了碰撞,
随着斧头帮对和宏盛的报复,出现了一点异常情况。
服部一男在遇袭的时候,竟然早有准备,身边有四个倭国特工,实施了反击,造成了斧头帮三人死亡,一人重伤、二人轻伤的情况。
多亏跟踪的暗韧小组臭手想帮,尤其是组织者宋温馨,枪法出神,救了斧头帮人员,但也造成了暗韧人员一死一伤的结果。
接到宋温馨的汇报,宋志有些自责。明明知道倭国特工狡诈,明明知道虞大佬会报复,但自己缺乏警惕性,也未及时沟通,造成了暗韧组织的损伤。
看来一直以来,抗倭备战各项工作的顺利执行,自身拥有系统空间,还了解即将发生的各项事情,自己感觉一切都在手中掌握,这就造成了目前的情况。
湾仔码头附近是港城仅次于中环的商业繁华区域。维多利亚风格的拱廊下悬挂着广式灯笼,哥特式教堂尖顶与天后庙的飞檐在暮色中形成剪影。
码头仓库的国际化标语:王国洋行的铁皮仓库外刷着“勿吸烟”(no smoking)的中英文告示,苦力们却蹲在墙角抽着水烟筒。
王国水手的醉醺醺王国、潮州帮的闽南语粗口、广府小贩的“云吞面——热辣辣!”叫卖,混杂着菲律宾乐队的爵士小号声。
石板街深处传来粤剧《客途秋恨》的悲凉南音,而楼上妓院的窗口飘出周璇《夜上海》的唱片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