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70章 沪上战事

1937年8月9日,倭国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驾车冲击虹桥机场,被华夏守军击毙。

 倭寇以此为借口增兵,并于8月13日向闸北华夏军队发起进攻,会战爆发。

 这是因为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限制了华夏军队在沪上驻防,而倭寇在虹口、杨树浦一带长期驻兵,形成战略优势。

 倭国第三舰队司令谷川清召一再强调“保护侨民”的要求。

 原本按照倭国内阁计划是,采取逐步扩大战事,因为倭国国内只有13个师团,还没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而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大河内作为海军军官,看到倭国陆军通过“七七事变”,扩大了战事,建立了辉煌事业。

 本就瞧不起华夏军队的大河内,认为自己的3000多兵力,占领无兵可守的沪上轻而易举。

 指使虹口的浪人、特务和属下,不断挑衅华夏,制造事件。

 看到大山勇夫驾车冲击虹桥机场事件,因军部长期存在“下克上”传统,立即率领海军陆战队发起攻击。

 但遇到了张之中将军的指挥提前入住第87、88师等部队,不敌败退。

 张将军率领部队围攻日军虹口基地,试图歼灭驻沪倭寇海军陆战队,但倭寇的防备工事坚固未能攻克。

 倭国首相近卫文麿试图通过谈判解决冲突,但陆军大臣杉山元主张对华速战速决,声称“一个月内解决华夏问题”,推动向华北和沪上增兵。

 其下属梅津美治郎(陆军次官)和后宫淳(军务局长)均为统制派骨干,支持扩大侵华战争。

 8月15日松井石根被任命为沪上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三、第十一师团等部队,8月23日登陆进攻沪上,直接执行军事行动,内阁制定了“制令线”。

 1937年倭国军费占财政预算近50%,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主导动员,无视内阁中部分“不扩大派”意见。

 陆军强硬派通过操控局部冲突(如虹桥机场事件)绑架内阁政策,迫使国家走向全面战争。

 此时的虹口区里,面对着华夏军队强势的态度,还有源源不断的增援军队,第三舰队和驻沪领事馆命令侨民总动员,居民留团组织了全体侨民自我武装,警察也编入了队伍,成为虹口区的武装力量,协助海军陆战队防守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