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70章 沪上战事(第2页)

 宋志麾下的锋刃队伍在晏新带领下,嵌入了虹口区,而高丽民族抵抗阵线的军事委员金世勋,也带领70多人潜伏进入虹口区,准备对虹口区进行袭击。

 而此时的池水正夫也带着自己的人,加入了虹口区的居民留团武装,通过自己的关系,掌握了部分虹口区的武器库、弹药库和粮食库等。

 倭寇在第一次淞沪会战以后,就建立起以虹口和杨树浦为核心区域建立了严密的防御体系,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永备工事为中心,还包括倭国坟山、八字桥等战略要点,构成防御支点。

 在杨树浦工业区,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等地是倭寇重要据点,尤其是公大纱厂被改造为军事堡垒,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

 倭寇在此部署了约1个大队的步兵及部分陆战队,与虹口形成犄角之势。

 永备工事体系,秘密修筑钢筋混凝土工事,包括地下掩体、机枪堡垒和街垒路障。

 这些工事与民用建筑(如沪江大学、倭国俱乐部)结合,形成纵深防御。

 同时,租界及周边内设有多个隐蔽工事,并依托倭国侨民设施(如学校、俱乐部)构建辅助防线。

 此外,黄浦江沿岸的舰艇(如旗舰“出云号”)提供火力支援,形成海陆协同防御。

 倭寇在关键节点部署重机枪和装甲车,并预先测绘地形参数,确保火力覆盖主要通道。

 战时可动员在乡军人、侨民志愿兵等补充兵力,总作战人员可达1.5万人。汇山码头、黄浦江码头

 夜晚的虹口区公大纱厂,四周布满了隔离带,所有路口堆满沙袋、铁丝网和废弃的铁和水泥块等,围墙上面有多处机枪射口,围墙上还有四处巡逻的端着长枪士兵。

 公大纱厂始建于1921年,1922年竣工启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2767弄,原为倭资纺织企业。

 厂区包含生产厂房、职工宿舍及配套倭式建筑群,形成封闭式工业社区。

 主体厂房高大坚固,内部设施错综复杂,天然形成多重掩体和射击点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密集的机械设备为倭寇提供了隐蔽和战术优势。

 厂区外围设有高墙,增强了防御能力,结合充足的弹药和粮食储备,使其成为易守难攻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