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76章 沪上战事(七)(第3页)

 其中几个还有余力的军人,抢来转运士兵的枪械。

 有的给未死的转运士兵补刀,有的在搜查倒地的倭国鬼子的装备,有的正在解救被俘虏的人员,甚至有四个华夏士兵,很警觉的向四周端枪巡视。

 这就是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在战争中不断形成的条件反射,这也是宋志一直需要的,也是未来华夏抗战的脊梁。

 其中一位上尉,由一名高大的壮硕的士兵搀扶下,亦步亦趋的来到了宋志面前。

 瘦弱的上尉,勉强的给宋志敬了一个军礼。说道:“湘军16师第二团警卫连上尉连长彭陆洋向您问好!”指着搀扶自己的壮硕男子:“这是我们警卫连排长单国栋。”

 单国栋只是点了一下头,并不作声。而宋志热情的向彭陆洋伸手相握,很热情的说道:“彭连长,幸会!”

 湘军作为中国地方武装的重要力量,在抵御外侮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牺牲精神。

 湘军的悲壮绝唱1937年淞沪会战中,湘军以“无湘不成军”的气魄倾巢而出。

 湘军成为参战规模最大的地方部队之一。共投入9个师、3个旅约8-9万兵力,占华夏全国地方部队参战人数的前列。

 第18师死守大场阵地,工事被毁后与倭军展开巷战,师长朱耀华在阵地失守后欲自杀殉国;第15师、16师在罗店泥泞中血战20天,刺刀拼至卷刃;第62师坚守杭州湾乍浦要塞,直面倭军舰炮轰击。此役湘军伤亡惨重,多数部队因减员超70%被撤销番号,堪称“用番号拼光了家底”。

 湘军战术上延续了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传统战术,擅长构筑防御工事和持久战。

 但在面对火力占优的倭寇时,湘军固守阵地常遭倭寇炮火覆盖,但仍以血肉之躯迟滞敌军推进。

 部分湘西部队(如128师)因擅长山地游击战,在后续战役中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