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沪上战事(九)
淞沪会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沪上各界在战火中,展现了复杂的生存状态与抗争精神。
因倭寇持续轰炸与屠杀,导致沪上大量平民遇难,沪上的平民伤亡惨重 。
仅9月8日松江难民列车遭倭机轰炸,就造成300余人死亡,多为妇孺,站内“断腿残肢,血腥满地”。
罗泾地区倭寇登陆后,屠杀平民2244人,占当地人口80%,烧毁房屋超万间,形成“罗泾血案”。
租界外难民涌入公共租界,拥挤在铁门前等待庇护,许多人仅携带简单行李,神情麻木。
虽然条件恶劣,部分民众仍参与战地服务,如救护伤员、运输物资。各救亡团体通过募捐、戏剧宣传等方式激发抗战热情,形成“全民抗战热潮”。
租界因人口激增出现“跑单帮”行业,商人冒险穿越战区贩运粮食与洋货,利润高达战前十几倍。
颜料商、西药商囤积居奇,如药店老板袁鹤松收购800箱奎宁丸,战时迅速售罄。部分大商人甚至睡在囤积的洋铁皮上。
面对倭寇侵略,部分爱国商人紧急转移工厂设备与资金至内地,如华夏蓝党政府组织企业内迁,为长期抗战保存工业基础。
外侨家庭在战前撤离至青岛等地,但虹桥机场事件后,倭寇迅速进犯上海,西侨的营地计划被迫中断。
租界内虽相对安全,但倭寇通过游行、报纸(如《新申报》)强行宣传“华倭亲善”,实际控制力逐步渗透。
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虽受战火影响,但文化人通过报刊、广播宣传抗战,如《字林西报》揭露倭寇暴行。文艺工作者创作救亡戏剧,激发民众斗志。
宋志的房地产大业,由于宋志等人的提前布局,租界的房价飞涨,越豪华舒适的房屋,越飞涨的厉害,好像全国的有钱人,都来到了沪上的租界,租界的房价没有一个停止的尽头。
宋志的房地产大业,因宋志等人的提前布局,在租界的房价飞涨之下,越豪华舒适的房屋,越飞涨的厉害,好像全国的有钱人,都来到了沪上的租界,租界的房价没有一个停止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