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79章 沪上战事(十)(第2页)

 但是蓝党军队最大的问题是撤退,每次遇到撤退,必将引来混乱,成为了蓝党军队的一个痼疾。

 无力改变华夏政府决定的宋志,只能想办法对倭寇海军进行打击。

 1937年11月倭寇海军舰艇在华夏沿海及长江流域的主要驻扎地和活动区域是沪上及长江口?。

 11月初,倭寇海军为支援沪上作战,频繁在长江口活动,例如7-8月间倭舰曾炮击浦东南汇泥城镇及谦虚谦虚余杭湾金山卫?。

 11月5日,倭寇第四舰队155艘舰船集结于余杭湾金山海域,掩护第10军登陆金山卫?。

 此时的倭寇海军舰艇离岸边有十多海里,超过了宋志潜游的范围,无奈的宋志选择了崇明岛。

 1937年11月的崇明岛全境属苏省管辖。

 作为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在1937年已具备“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的格局:西接长江主干,东濒东海,南北分别临长江南支和北支水道?。

 岛屿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左右(当前为1269平方公里),因持续沉积作用逐年扩大?。

 此时的崇明岛因地处长江门户,成为倭寇进攻上海的重要跳板。其地理位置被描述为“外通太平洋,内联长江流域”,军事价值显着?。

 此时的崇明岛因沪上战事,市区内的民众四散奔逃,崇明岛也是一个躲避战乱的地点。

 1937年11月的崇明岛,夜风裹挟着长江口的咸腥,在芦苇荡里刮出簌簌的响动。

 潮水退去的滩涂上,几只搁浅的渔船歪斜着,船底凝结的盐霜在月光下泛着青白。

 远处吴淞方向的炮火仍然持续,这是倭寇阻止华夏军队的夜袭。

 宋志蹲在龙王庙后的土沟里,耳朵贴着潮湿的泥地。远处江面的水声不断传来拍岸声,倭寇巡逻艇的轰鸣声时隐时现。

 庙前晒场上的篝火突然蹿高,火堆里爆出竹节的噼啪声。

 宋志听见江堤传来闷响,是涨潮了,风中却飘来半句苏州评弹——披着蓑衣的瞎子阿炳竟还在渡口唱着,嘶哑的嗓子磨着《倭袍记》的调子,像钝刀割着夜的喉管。

 潮气越来越重了。宋志抬头看天,北斗星的勺柄正指向沙洲那棵被雷劈过的老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