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369章 春城谍影

 尽管常校长不愿意海主席请求,但自己也不愿意吃相难看,只得同意滇军调回两个师,加强滇省防守。

 当然这里头肯定设置了绊锁,比如抽回得两个师的装备需要滇省自筹,比如不安排火车运输士兵等等。

 海主席也是硬气,求到了桂系大佬面前,桂系抱着同气连枝的心态,帮助这两个滇军师运到了桂林,至于桂林到滇省,也只能是自己想方法了。

 滇军子弟一听说保护家乡,也没什么话讲,也是硬气的走了三个多月,才回到了滇省,参与了保家卫国的行动。

 虽然西南地方势力与蓝党政府矛盾有些激化,但双方还是顾忌着抗战的大局。

 贺天举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布置滇省防务,防备着倭寇随时的入侵。

 贺天举考虑得的是如何平衡中央军和滇军之间的实力,又能抵御倭寇的入侵。当然这里也要考虑麾下各部的积极性。

 指挥战争可不是简单的排兵布阵,是要考虑战场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人为因素,这也是贺天举提前与部下沟通,取得一致意见,才能向海主席提出。

 这次宴会不仅邀请了第五军的各位军官,还邀请了春城行营的各部门,以及后勤辎重部门,以及安保部门。

 1940年12月的春城,正处于战时与日常交织的特殊时期。

 一方面,作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春城在倭寇持续空袭的阴影下维持着表面的繁荣;另一方面,西南联大师生与市民在轰炸间隙中顽强构建日常生活的秩序。

 自1938年9月首次遭倭寇轰炸后,昆明防空压力持续增加。

 1940年10月7日,27架倭寇飞机对春城实施大规模轰炸,云纺工厂棉花仓库中弹起火,工人冒险抢救物资?。

 尽管12月未记录大规模空袭,但全年232次警报的余悸仍存,市民在文庙直街等热闹场所穿梭时,需随时警惕防空警报的骤响?。

 街边店铺虽照常营业,但行人匆匆,车夫拉洋车的身影与警士兵的岗亭形成鲜明对比?。

 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坚持学术与爱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