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章 发大财,暴发的华夏诸侯们(第2页)

 这一成功的范例,迅速引起了全球各国效仿。 

 毕竟,义务教育最大的魔力在于,它能够将百姓的思想观念,从狭隘的对家族忠诚。升华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进而充分激发国家的整体潜能。 

 在以后战争中,两个实力相当的国家交锋时,若其中一国实施了义务教育,而另一国没有。那么,很显然,前者将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是因为,受过义务教育的军队,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士气和主观能动性上,都将远超对手。 

 再说通俗一点:未受义务教育的军队,是用金钱和待遇来换取士兵的卖命,正所谓“封妻荫子”。 

 而受过义务教育的军队,则是通过教育来激发战士的为国牺牲精神。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价值几何? 

 若要让人心甘情愿地牺牲,又需支付怎样的代价? 

 毫无疑问,义务教育的实施,以较小的投入,换取了国民对国家深厚的忠诚与热爱。对于朝廷来说,实在是再划算不过了。 

 姜耀虽然不能提普鲁士这段历史,但是,道理还是很容易讲清楚的。说穿了,他就是要寰宇的资源和异族的血汗,让华夏子民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异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华夏子民人人都有,这也有利于稳固华夏诸王的统治不是? 

 当姜耀提出,由大唐朝廷,负责诸侯领地内的学子的课本和文具的时候,刘备和孙权、曹操,更是毫不犹豫地赞同了。 

 倒不是贪图姜耀那点补贴,而是知道,这是姜耀的天下大政之一。若是再不答应的话,那可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书同文,车同轨! 

 以后,华夏从本土十三州,扩散到寰宇六洲之地,各地民俗不同,风情各异,就更提无穷无尽的方言了。几十年后,如何保障,这依旧是一个统一的族群,如何对抗分离的思想呢? 

 只有书同文! 

 尽管寰宇各地的方言、民俗完全不同,甚至受异族的影响,可能会有很多外来语加入。但是,书面语言完全一致,他们受的五年教育更是完全一致,并且在受的教育中,强调华夏一体的思想。如此以来,华夏的统一才能得到保证。 

 当然了,在场的军民百姓们,不知这番前因后果,都觉得这五年免费教育,太过匪夷所思了。 

 这……这是真的吗? 

 姜耀干脆轻咳一声,道:“魏王、蜀王、吴王,你们都上台来。” 

 “遵旨!” 

 随着姜耀一道旨意下,曹操、刘备、孙权,走上了千秋台。 

 当即,姜耀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与天下华夏子民约:从今年起,我大唐全境,所有华夏百姓,皆可接受五年免费教育!凡朕以及后世子孙,如违此约,天厌之,地弃之,天下人共击之!” 

 魏王曹操会意,朗声道:“魏王曹操谕曰:从即日起,我大唐魏国治下,所华夏百姓,皆可接受五年免费教育!如违此约,天厌之,地弃之,孤或者后世子孙,天下人共击之!” 

 “吴王孙权谕曰:从即日起,我大唐吴国治下,所华夏百姓,皆可接受五年免费教育!如违此约,天厌之,地弃之,孤或者后世子孙,天下人共击之!” 

 “蜀王刘备谕曰:从即日起,我大唐蜀国治下,所华夏百姓,皆可接受五年免费教育!如违此约,天厌之,地弃之,孤或者后世子孙,天下人共击之!” 

 这就是姜耀、曹操、刘备、孙权共同做了保证了,甚至拿他们的荣誉以及后世子孙的江山稳固,做了保证! 

 谁能不信? 

 怎么可能依旧不信? 

 “五年免费教育?我大唐对华夏百姓,真的要实行离五年免费教育了?陛下圣明!吾皇圣明啊!” 

 “国家,家国,今日真家国一体矣!” 

 “在我华夏,一人可以无家,不可无国也!” 

 “好!真是太好了!儿童无论富贵贫贱,人人有书读!此诚我华夏诞生以来,从未有之德政!” 

 “我大唐,威武!我大唐,万岁!” 

 “想不到啊,真是想不到啊,微臣跟随陛下打天下,会开创如此伟大的朝代?!值了!微臣这辈子,真是值了!” 

 “万岁!吾皇万岁!蜀王千岁!魏王千岁!吴王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