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寻安闲散猫咪
第75章 药膳奇缘
我是在成都一条老巷子里遇见陈婆婆的。
那是个梅雨季节的清晨,我循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草药香,拐进了宽窄巷子背后的一条青石板路。香味是从一扇斑驳的红木门里飘出来的,门楣上挂着块已经褪色的匾额,上面写着"陈氏药膳"四个字。
"进来吧,外头潮气重。"门里传来沙哑的声音。
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是蒸腾的热气。七十多岁的陈婆婆正站在一口大灶前熬汤,灶台上的砂锅咕嘟咕嘟冒着泡,汤色呈现出琥珀般的金黄。
"这是'四君子汤',"陈婆婆用长柄木勺搅动着汤锅,"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的。"
我好奇地凑近,发现汤里还飘着几片我从未见过的食材。"这是...?"
"新鲜的枇杷叶,"婆婆笑道,"今早刚从后山摘的,清肺最好不过。"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陈婆婆药膳坊的学艺生活。第一天,婆婆就教了我一个简单实用的方子——陈皮红豆沙。
"别看简单,讲究可多了。"她边操作边讲解,"红豆要选去年的陈豆,煮之前要用竹筛颠三百下,把破皮的筛掉。陈皮要十五年以上的新会老陈皮,提前用米酒泡软。"
最神奇的是火候的掌握。婆婆不用温度计,而是靠听声音。"听见没?现在是小火慢炖的'咕嘟'声,等变成'啵啵'声就得转文火了。"
三天后,我做的第一碗红豆沙终于得到了婆婆的认可。"甜而不腻,沙而不散,"她尝了一口,"就是陈皮放早了五分钟,香气还没完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