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新枝吐蕊(第2页)
中午时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出现了——李蓉,"蜀香园"的董事长。她独自一人前来,没有随从,也没有商业提案。
"程师傅,恭喜新店开业。"她递上一个精致的礼盒,"一点心意。"
礼盒里是一套古法制作的药膳模具,做工精良,看得出价值不菲。
"谢谢,太贵重了。"我有些局促。
李蓉摆摆手:"上次合作没成,但我一直关注着你们。App做得很好,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正是现代餐饮需要的。"
她品尝了四神汤和茯苓糕,赞不绝口。"程师傅,"临走时她说,"如果您改变主意,'蜀香园'的大门永远为您敞开。不过现在看来,您自己的路走得更精彩。"
送走李蓉,我长舒一口气。商业扩张的诱惑依然存在,但我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在保持本真的前提下,适度拥抱现代科技和传播方式。
下午,程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怎么了?"林素关切地问。
"我...我高考成绩出来了。"程明声音发抖,"602分。"
"多少?"林素手中的抹布掉在了地上。
"602!"程明跳了起来,"超出一本线72分!"
我们全家抱在一起,又哭又笑。这个分数,意味着程明可以报考国内几乎任何一所医学院校。
"我要报省中医药大学!"程明兴奋地说,"刘教授说我的分数稳进!"
晚上打烊后,我们全家去了趟青城山,在师父的灵位前上了香。月光如水,洒在太清观的青石板上。程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向师公告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志愿选择。
"师公,"他轻声说,"我一定把青城药膳发扬光大。"
玄诚师兄拍着程明的肩膀,欣慰地说:"好孩子,比你爹当年有出息多了。"
回到成都,程明开始准备大学报名事宜。中医药大学的面试安排在七月中旬,除了文化成绩,还要考察中医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爸,您得帮我突击补习。"程明抱着一摞医书说,"《黄帝内经》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于是,每天打烊后,我们父子俩就在店里挑灯夜读。我从基础理论讲起,结合药膳实例,帮助程明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阴阳平衡不是简单的对称,"我指着砂锅解释,"就像熬汤,火候的文武变化,就是阴阳的此消彼长。"
程明悟性很高,常常一点就通。有时他提出的问题,甚至让我这个实践多年的老手也需要思考才能回答。
"爸,既然药食同源,那为什么有些药材不能当普通食物大量食用?"
"这个..."我想了想,"就像盐,适量调味,过量伤身。药膳讲究的是'度',这正是它与普通饮食的区别。"
面试前一天,程明紧张得睡不着觉。我给他熬了一碗安神汤,看着他喝下,才稍稍平静。
"爸,如果我考不上..."
"傻孩子,"我打断他,"你已经很优秀了。无论结果如何,药膳之道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面试当天,我和林素在考场外焦急等待。三个小时后,程明出来了,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稳了!"他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考官特别喜欢我的药膳App创意,说这是传统医学现代化的典范!"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程明被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录取,还获得了"优秀新生"奖学金。我们全家再次回到青城山,在师父灵位前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