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药境真谛(第2页)

 "没什么。"我收起情绪,"走,去看看那个湖底到底有什么秘密。"

 随着诺华的人撤离和救援队离开,湖区恢复了宁静。湖心的气泡已经消失,但空气中仍残留着淡淡的异味。郑淮安取出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绕着湖边测量。

 "奇怪...硫化氢浓度确实在下降,但检测仪显示还有其他成分..."他皱眉看着数据,"某种有机硫化合物,结构很复杂。"

 冯·霍恩海姆走过来,神情有些尴尬:"程先生,关于我的家族企业..."

 "博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我平静地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来这里。"

 老博士松了口气:"谢谢理解。帕拉制药确实是我的家族产业,但我们一直致力于传统药物的现代化研究,从不垄断资源。"

 "我相信您。"我点头,"现在,我们得弄清楚湖底到底有什么。"

 次仁找来了当地一位老藏医。老人银发苍苍,手持转经筒,听说我们要调查药王湖,连连摇头:"年轻人,不要打扰药师佛的炼丹炉。"

 "炼丹炉?"郑淮安来了兴趣。

 老藏医盘腿坐在湖边石上,缓缓道来:"古时候,药师佛在此制药,药渣沉入湖底,千年不腐。每逢月圆之夜,湖底会释放药气,净化湖水。六十年代那些汉人不听劝阻,硬要挖湖,结果..."

 "药气..."我若有所思,"老人家,您知道'四器合制'的药方吗?"

 老藏医眼睛一亮:"你竟知道这个?"他从怀中掏出一串佛珠,其中最大的一颗珠子刻着四种器具的图案,"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说是药师佛留下的制药法门。"

 我取出羊皮地图和师父的笔记,与老藏医交流。经过次仁的翻译,我们逐渐拼凑出一个惊人的事实:药王湖的特殊生态系统孕育了数十种珍稀药材,而湖底沉积的"药气"实际上是某种天然抗菌物质,能够增强药物的效力。

 "所谓'药境',就是指这个完整的药物生态系统!"郑淮安恍然大悟,"古人发现这里的药材配合湖底物质,能产生奇效,便赋予了神话色彩。"

 冯·霍恩海姆点头:"帕拉塞尔苏斯可能在这里学习过藏药技术,然后与李道长等人交流,形成了'四器合制'的理念。"

 傍晚,我们在喇嘛庙的密室里仔细研究那个仿制铜钵。借助郑淮安带来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我们发现铜钵的金属成分异常——含有微量的锑、砷和汞。

 "这些元素在古代药物制备中有特殊作用。"冯·霍恩海姆解释,"锑能催化某些反应,砷和汞则用于极微量治疗。"

 "但最神奇的是这个机关设计。"郑淮安指着铜钵内部的螺旋纹路,"它能根据药材特性自动调节研磨力度,原理类似现代药物缓释技术!"

 程明忽然想到什么:"爸,铜铲的成分检测过吗?"

 我摇头。郑淮安立刻取出设备检测。结果显示铜铲含有类似的微量元素,但比例不同,还多了一种无法识别的成分。

 "这可能是...某种陨石金属?"郑淮安惊讶地看着数据,"难怪会有特殊的热传导性!"

 夜深了,我们围坐在篝火旁,整理这一天的发现。所谓"药境"并非玄幻秘境,而是古人发现的一处特殊药物生态系统;"四器"则是根据这一生态系统药材特性设计的专用工具,其金属配方和结构设计蕴含了古代药师的智慧结晶。

 "诺华想要的不只是铜铲。"冯·霍恩海姆沉声道,"他们想垄断整个'药境'生态系统,提取其中的特殊物质申请专利。"

 "这不行!"次仁激动地说,"药王湖是我们的圣地,不能让他们破坏!"

 我思索片刻,提出一个方案:"我们可以抢先一步,联合当地政府和藏药机构,申请药王湖生态保护区,同时开展科学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