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当归陈皮酥
清晨五点的青城山还笼罩在薄雾中,药膳馆后院的石磨已经吱呀转动起来。我披着棉麻外衣,看程明将浸泡整夜的糙米倒入石磨,乳白的米浆顺着磨槽缓缓流入木桶。
"爸,这石磨真该换了,"程明抹了把汗,"市里有家店卖电动石磨,效率高十倍。"
"慢工出细活。"我捻起一撮米浆在指间搓揉,"石磨低温研磨才能保留米油香气,电机高温会破坏营养结构。"
这是回国后的第三个春天。日内瓦会议后,who专门设立了传统医药处,邀请我担任顾问。但我婉拒了常驻职位,选择每月视频指导,其余时间回到药膳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固然耀眼,可灶台间升腾的蒸汽才最让我心安。
前厅传来窸窣声响,郑淮安正往黑板上写今日菜单。七十岁的老先生踩着板凳,粉笔字依然遒劲有力:
「立春特供
当归陈皮酥(补气活血)
茯苓山药糕(健脾祛湿)
茉莉雪梨饮(润肺生津)」
"老郑,写错字了!"我指着"酥"字右边少了一横。
"这叫书法艺术。"他拍拍手上的粉笔灰,"程教授,今天当归不够用了。最近游客多,都是冲着您这'国际科学家'的名头来的。"
我苦笑。自从媒体报道我在日内瓦的演讲后,药膳馆生意暴涨三倍。有食客甚至带着化验单来,把药膳当处方药吃。
仓库里,我打开陶罐检查药材库存。当归只剩小半包,陈皮倒是充足。忽然想起去年在甘肃考察时,当地药农教的土法——将新鲜当归根与陈皮同贮,既能防腐又能增强药效。
"明仔,取些新鲜橙皮来。"我朝后院喊道,"咱们试试陇南的合贮法。"
程明很快摘来一筐脐橙皮。我们将其与当归分层铺在竹筛上,置于阴凉处风干。橙皮的挥发油渐渐渗入当归纤维,原本苦涩的药香竟透出几分清甜。
"这味道..."程明抽动鼻翼,"像小时候喝的橘子汽水。"
"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二者相须为用。"我翻开师父留下的手札,"你看这段记载,宋代《养老奉亲书》里就有'陈甘归'的配方,咱们今天做的当归陈皮酥,算是古方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