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陈皮乌梅汤(第2页)

 "为什么不用不锈钢锅?"小林看着我们调节柴火。

 "砂锅释放微量元素。"我轻搅汤液,"《本草问答》说'陶器煎药,得土气最全'。"

 前厅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我出去一看,是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正对电话怒吼,脖颈青筋暴起,面色潮红如醉。

 挂断电话后,他颓然坐下:"医生说我'肝火旺'...但降压药越吃越烦躁..."

 典型的肝郁化火。我请他到后院,斟了碗刚煮好的陈皮乌梅汤:"慢慢喝,加了一味引子。"

 汤色棕红透亮,乌梅的酸涩与陈皮的甘香交融。男子啜了一口,眉头舒展:"好舒服...像有东西在胸口化开..."

 "酸甘化阴。"我解释道,"乌梅敛肝火,陈皮理脾气,刚柔相济。"

 半小时后,他长舒一口气:"十年没这么心平气和了..."

 这段插曲被小林记录下来。视频《一碗汤平息十年怒火》引发强烈反响,尤其在高压职场人群中疯传。最激动的是某心理诊所主任,他带着全科室的焦虑症患者来求方。

 第二天,药膳馆来了批特殊客人——某投行的高管团队,个个眼带血丝。领队的md苦笑:"我们这行,四十岁前都得心脏病..."

 "试试这个。"我端出加强版,加了玫瑰花和佛手,"疏肝三花汤,情绪波动时饮。"

 高管们将信若疑地尝试。一周后回访,胸闷、胁痛、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最显着的是一位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的副总,终于减掉了药物剂量。

 "这不科学!"精神科医生看着脑电图报告,"没有镇静成分,怎么调节的脑电波?"

 "肝主疏泄。"我翻开师父的手札,"《医宗金鉴》说'情志之病,当以疏为补'。"

 这个案例引发学界震动。大暑那天,药膳馆举办了"药膳与情绪管理"研讨会。心理学家、神经学家与中医专家争论到深夜。

 "乌梅柠檬酸调节神经递质。"

 "陈皮挥发油平衡自主神经。"

 "砂锅煎煮产生了特殊的微量元素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