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这么晚了 还不去睡觉?(第3页)

 回想当年为吕凝的两名侍女——鹿竹和怀夕开药方时,她们用着奇怪又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但韩非并未察觉问题的严重性,直接说道:“吴兄不必谦虚,请执笔便是。”

 吴巨抓抓头,“那好吧。”

 ……

 二人来到书房。

 韩非亲自为吴巨研墨。

 吴巨提笔,屏息凝神,下笔如飞。

 片刻后,两人陷入沉默。

 “或许……还是由吴兄口述,我来代笔?”韩非实在看不下去,建议道。

 “好主意。”吴巨将笔递给他。

 其实吴巨的硬笔字和毛笔字都不算太差……

 问题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毛笔。

 如果吴巨没记错的话,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可按现在的时刻来看,他祖父蒙骜仍是秦军大将,他父亲蒙武正值壮年,蒙恬是否成年还不好说……

 如今,人们通常使用分签,即用竹木制成的小棍,蘸墨汁在绢帛或竹简上书写。

 吴巨正在思考要不要把毛笔和纸张创造出来。

 否则每次写字岂不是都要遭遇这种尴尬?

 韩非的字工整有力,远胜吴巨那像被狗啃过的字。

 一首词很快完成。

 “吴巨作此篇,儒家韩非书之。”

 韩非写下落款,但“吴巨”二字仍由他自己署名。

 韩非引领吴巨找到魁首印,沾染印泥,在绢帛右下角留下印记。任务完成,韩非看着写着水调歌头的绢帛,几乎笑得眯起眼睛,想着晾干后能整夜抱着入睡。

 韩非认真握住吴巨的手承诺:"我离开后,必定让此词广为流传。若你有新的灵感,随时叫我,我愿意为你抄写。"

 吴巨皱眉:"什么叫愿意为我抄写?我总觉得你话里有话。"

 两人寒暄片刻,吴巨送别韩非。望着韩非兴奋离去的背影,吴巨无奈感叹:"三十多岁的人了,像个孩子得到糖果一样开心,完全颠覆了我对韩非的严肃印象。不过,若是能让这首词传遍七国,倒是挺有吸引力的。"

 韩非说得没错,岐山上关于昨晚事件的传闻层出不穷。

 "震惊!某吴姓魁首酒醉吟诗, ** 如何?"

 "医家魁首深夜作诗,公孙全是否亲眼目睹?"

 传言虽夸张,但基本属实。

 吴巨想去找公孙全理论,这人总爱添油加醋,散布谣言。

 堂堂名家离坚白派的新领袖,怎会如此多嘴?好在公孙全有分寸,没提看到湘夫人的事,否则会影响那位姑娘的声誉。

 "这么说,意外收获个才名,也不错。"

 吴巨自嘲一笑:"可惜苏轼前辈的一首佳作就这么消失了。"

 送走韩非后,又有不少人来访,他们对水调歌头颇感兴趣,有道家、农家,甚至阴阳家的人都来了,唯独没有湘夫人。

 "丁震求见吴卿。"院外传来通报。

 吴巨正专注研究医术,以为又是有人来找他谈论诗词,便放下药材出门查看,却发现吕不韦的一名侍从丁震站在院中。

 丁震曾在处死费达时露面,吴巨对他记忆犹新。

 “吕相和大王请你过去一趟。”丁震说道。

 吴巨简单整理后,随丁震离开。

 穿过岐山半境,抵达子楚与吕不韦的别院时,吴巨看到院门前停了好几辆马车,众多带甲军士排列有序,似乎准备出发。

 子楚、吕不韦和苏长老正在交谈,见到吴巨到来,三人迎上前来。

 “大王,吕相,苏长老。”吴巨问候。

 “吴卿来得真快。”子楚微笑。

 “大王与吕相要返程?为何不先知会一声,我也好设宴送别。”吴巨问道。

 子楚摇头道:“就是不想太过张扬。”

 吴巨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这个时代, ** 之事屡见不鲜,而如今医家宾客云集,消息外泄确实不妥。

 “本可多留几日,但前方战事吃紧,不得不回去处理。”子楚解释。

 吴巨点头,本想询问战况,最终忍住了。

 “你的词写得很好。”吕不韦忽然说道。

 子楚和苏长老一愣,随即大笑。

 “今日真是不虚此行,遇上了你这样的才子,又见证了医家首领更替及一首佳作的诞生。”子楚感叹。

 “过奖了,只是偶然所得。”吴巨谦虚一笑。

 “有机会到咸阳来,让我也尽一下地主之谊。”子楚拍拍吴巨的肩。

 吴巨笑道:"大王赐我的府邸,我还未曾住过呢。"

 子楚闻言也笑了,觉得吴巨的态度让人感到亲切又安心。

 "听说你最近和魏焕关系紧张,苏长老务必要多支持你。"子楚叮嘱道。

 "大王尽管放心。"苏长老答道。

 忽然,子楚像是想起了什么:"对了,还有个人想跟你说句话。"

 "还有谁?"吴巨有些疑惑,这里不是都齐了吗?

 子楚没回答,和苏长老一起离开了。

 吕不韦的表情复杂,像被打翻的颜料盘,随后也走了。

 吴巨满心疑惑地站在原地。

 这时,前方马车里探出一颗脑袋,接着鹿竹和怀夕两位侍女扶着吕凝下了车。

 吴巨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什么。难怪吕不韦今日话不多。

 看着吕凝走近,吴巨拱手行礼:"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