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发生了什么事?(第2页)

 这一念头令他不寒而栗。

 看着吴巨渐渐远去的身影,章邯再次感到震撼。

 实在是令人畏惧!

 章邯强烈要求再次比试,尽管近卫们因输掉 ** 而闹得不可开交,吴巨最终还是答应了。两人更换兵器后重新交手,从三局两胜到五局三胜,再到七局五胜、九局七胜、十一局九胜,章邯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从最初一回合就被击败到后来的顽强抵抗,最终凭借力量压制技巧,让每一场对局都惊险无比。

 章邯自信满满地说:“再来一把,十三局十一胜,这次我肯定能赢。”

 吴巨果断拒绝:“禁止连续挑战!”

 虽然吴巨不愿继续,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武学根基还需加强。他并非完全无法应对那些擅长化解和反击的高手,只是战场与切磋不同,战场只允许一次机会,稍有差池便可能致命。而凭借他的蛮力,已足以战胜大多数人。

 “不知能否对付得了嫪毐。”吴巨若有所思,嫪毐可是他所知的最强者,真正的剑道宗师。

 与此同时,站在吕不韦身边的嫪毐突然打了个寒颤,隐约感受到一种生死未卜的危机。

 ……

 见吴巨坚持不接受十三局十一胜的挑战,章邯只能放弃。送走围观的士兵和近卫后,两人随意坐在辎重堆上休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没想到吴兄竟有如此实力。”章邯既佩服又感慨,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关于医武双修或隐世高手的故事。

 “低调,低调。”吴巨笑了笑,并未过多解释。

 章邯看着旁边已经不同程度弯曲的兵器,意识到吴巨的每一击都有千钧之力,若是在战场上全力以赴,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简直是一人可敌百人的存在!

 章邯,你觉得哪种兵器更厉害?”吴巨漫不经心地问。

 “难讲啊,长兵利在远,短兵妙于近,各有千秋。”章邯沉吟片刻,“通常人都会习练长、短两种兵器,我学的是剑和枪。”

 吴巨点头表示理解。剑是必备之物,象征身份,也是贵族教育的一部分。至于长兵器……

 慢慢来吧,目前还有个棘手的问题——找不到承受得了自己力量的武器。

 “如果有测力仪器就好了。”吴巨摸着下巴自言自语。他对自己的爆发力充满好奇。据说项羽能举起千斤鼎,举三放三,力大无穷。

 他也想找机会试试,但这种分量的大鼎太难得了。不过有这般神力,也不算白活一场。

 “天都快黑了,回去休息吧!”吴巨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好嘞!”

 两人返回住处。日暮西山,营区祥和宁静。

 “吴兄,你这么厉害,为何过去还跟我们一起训练?”章邯满腹疑问。

 吴巨一愣,随即神情凝重地说:“这是你理解错了。再强大也不能懈怠,停滞就意味着退步。”

 “对对对,我确实有偏见。”章邯顿时惭愧起来。

 吴巨稍作放松,接着用事先想好的借口解释:“我只是力气天生比别人大些,具体招式并不精通,所以有时得向你讨教。”

 “原来是这样,这叫天赋异禀吧,我师傅说过类似的事。”章邯顿时领悟。

 还没等吴巨开口,章邯已经在脑海中填补了所有细节。

 这时,远处传来喧哗声。

 “让开!要塌了!”

 巨木摇摇欲坠,悬于半空,下方劳作的兵士毫无察觉。提醒声传来,他们下意识抬头,只见木柱急速坠落,迅速放大在视野中。众人本能地闭眼护头,有人想逃却被恐惧定住了双腿。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飞身而起。撞击声响起,却没有预想中的惨状。一名白衣男子以单薄身躯撑住了巨木,那姿态仿佛顶天立地。

 众人凝视着他的背影,连章邯都惊讶得合不拢嘴。吴巨松了一口气,庆幸自身的力量与体魄因特殊能力而大幅提升。他外表看似清瘦,实则肌肉紧实,充满爆发力。

 “这般反应都不合格,如何上战场?”他对身旁仍护头的士兵说道。将巨木掷开后,他拂袖离去,留下一片惊叹。

 “那木头至少三百斤,下落时更重。”

 “不对,怕是有更多!”

 “不知他是谁?从未见过如此人物。”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吴巨出手相助只是片刻间的事,没几个人注意到他的样貌,但军中一位力能撼动百斤巨木的强者的传闻迅速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夸张。

 第131章 合纵与抵御的新局面

 小主,

 对吴巨而言,顺手救下几人不过是小事一桩。作为医者,救治他人是他职责所在。

 接下来的几天里,吕不韦坐镇函谷关,与诸将多次发起进攻,却毫无收获。这是秦国早有准备的结果。能够担任纵约长的都是顶尖人物,孙隐自然也在其中。

 合纵并非易事,否则纵横家也不会声名显赫。

 ……

 “韩国与我国本为姻亲,韩王曾朝见昭襄王,如今却参与合纵,与孙隐 ** 抗秦,难道韩国人都背信弃义吗?”蒙武领军至城下,大声质问。

 “秦国明知与韩国是姻亲,为何当初还让蒙骜攻韩?况且主事的是周王,我们拥立周王室有何不可?反而是秦国不够忠诚。”城头上的韩将高声回应。

 蒙武略过此话,接着说:“若韩国愿意退出合纵,秦国愿与韩王订立盟约,不再侵犯韩国,也对合纵之事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