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李斯登门(第2页)
李斯对吕不韦行礼,稍作犹豫后,又向那年轻男子拱手致意。
“李斯,你来是为了成为我的门客吗?”吕不韦未放下手中的棋子,直视着他问道。
“是的。”李斯心中微惊,不是因吕不韦洞悉他的意图,而是惊讶于对方语气的自信。
“我的门客需要有能力的人。李斯,你有何专长?”吕不韦追问。
“我随师父研习礼法并用以治国,略有心得。”李斯答道。
吕不韦点头认可,荀子的礼法主张广为人知。
子楚推崇仁政,以贤明仁德着称,儒家崇尚仁义,荀子的学问深受其影响。
这样的学术思想,在秦国必然大有用武之地!
此时,那年轻男子再次落下一枚棋子,转身说道:
“李斯,不如跟我走吧?”
李斯一愣,见吕不韦似无异议,但他竟不知此人是谁。
“请问阁下尊姓大名?”李斯谨慎地询问。
“我叫吴巨。”
“我叫吴巨!”李斯听闻此言,心中一震,这个名字他无比熟悉。
“吴巨?医家领袖吴巨?”李斯试探性地问。
“没错。”吴巨点头确认。
李斯顿时明白过来,急忙拱手行礼:“晚辈刚才失礼了,请前辈原谅。”
李斯在儒家地位颇高,因他是荀子的 ** ,荀子辈分极高,稷下学宫中更是被誉为‘最为老师’。即便如此,他见到吴巨这般百家顶尖人物,依然毕恭毕敬地称呼前辈。
“不知者无罪。”吴巨挥了挥手。
李斯心中惊叹,难怪吴巨能与吕不韦对弈,还敢当面挖人,二人是翁婿关系,李斯早有耳闻,一家内部自然无需拘泥形式。
那时,李斯告别师父离开兰陵,子楚刚登基,任命吕不韦为相。
随后,吕不韦开始招募门客,扩展势力,也为秦国招揽人才。
李斯关注秦国后,得知吕不韦招揽门客的消息。他意识到门客是进入秦国朝堂的良机,因此决定以秦相为入仕首选。
入秦后虽顺利见到吕布,却意外结识了医家魁首吴巨。对方主动邀请加入,这打乱了李斯的计划,使他不再如之前那般从容。
起初默默无闻的吴巨,很快声名鹊起,成为医家魁首。即使身处信息不通的环境,李斯也常听闻其名。后来李斯赴韩魏,恰逢大疫,虽未感染,却目睹吴巨声望再次达到巅峰。
疫情期间,无论郡邦、城邑,所有人都知晓吴巨及其事迹。年末时,李斯看到家家户户供奉吴巨画像的情景,对其深感神秘。
吴巨医术精湛,仅凭学识就能左右战局,影响天下格局,这样的人物世间难寻。
冷静下来后,李斯分析利弊。吴巨与他同属百家,加入门下有诸多益处。且吴巨深受秦王器重,虽挂职但不问政事,子楚年终行赏也未授予实权。这与李斯入秦意愿似乎不符。
越想越困惑的李斯陷入沉思。“李斯,你还没答复我,愿意跟我走吗?”吴巨再次发问。
李斯抬头看向吕不韦征求意见。他是来投靠吕不韦的,贸然改换门庭显得不敬。
"不用看我,拜入门下并无差别。" 吕不韦这话意在表明自己与吴巨不分高下。
李斯听后大喜,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晚辈愿拜入前辈门下!" 李斯立刻跪拜。
"好!" 吴巨也十分欢喜。
就在那时,系统响起了提示音。
【主线任务】:统一法家。
【完成度】:12% → 1%。
初次与韩非交谈时触发了这一任务,并获得0.2%的完成度。之后随着关系日渐亲密,完成度偶尔会小幅提升。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因此占比很高,一度达到6%。但因韩非离开后,进度停滞不前。
秦国以法家治国,咸阳聚集众多法家学者。吴巨到咸阳后,陆续拜访了一些重要人物,如廷尉焦樵及其他法家学者,使完成度增加了6%。
如今李斯加入,又提升了7%。
李斯和韩非,无疑是未来法家的关键人物。吴巨选定他们作为突破口,尤其是李斯。
韩非师从荀子,而李斯决定在秦国为官,他的加入对吴巨意义非凡。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不容易啊。
小主,
得到答复后,吴巨起身向吕不韦一拜:"伯父,我先行一步。"
"去吧去吧。"
吕不韦无奈地挥了挥手,他认为吴巨重视李斯是因为知道李斯的才华和荀子 ** 的身份。
吴巨带着李斯离开,吕不韦看着棋盘默默无语。
这小子走得这么干脆,恐怕不仅是李斯的缘故,而是看出了棋局的劣势,所以果断离开。
真是个精明的人啊!
吴巨和李斯离开吕府后,吴巨让李斯先回去休息,命下人准备茶水款待,随后吩咐备好三辆马车。两辆装载货物,一辆供二人乘坐,驶出街坊。
李斯透过车窗打量外面的景色,疑惑地问:“前辈,不,吴卿,我们现在要去哪里?”
“入宫。”吴巨简洁回答。
他转头看向李斯:“你来秦国是为了追求仕途?”
“正是如此。”
李斯坦然承认。作为楚国人,即便进入朝廷也属于外臣,虚谈忠君爱国、一心振兴秦国显得过于虚假,不如直白些。
“这样才对。”
吴巨接着说:“我和你师兄韩非交情匪浅,他也常在我面前夸奖你。”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李斯惊讶万分,他从未知晓此事。韩非去岐山庆祝吴巨继位时,他已经离开兰陵,之后虽有书信往来,但这等私密之事自然不会提及。
师兄妹之间平日相处融洽,韩非看似刚正不阿,从他所着的《孤愤》《五蠹》来看,似乎不易接近,但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实则热情开朗,尤其对待有德行且有能力的人,总是乐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