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变动

 连续三天,市场上无腥味猪肉的价格一路飙升。

 当然,带腥味的猪肉依然无人问津,但价格也有所上涨,或许是有人坚持追求某种特殊需求,导致这类猪肉销量增加。

 这样的变化让养殖户喜笑颜开,却让食客们满腹怨言。原本便宜的猪肉如今连许多达官显贵都消费不起,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合理。

 民间对此的不满情绪迅速蔓延。

 面对舆论压力,吴巨与官府共同发表声明解释:“猪肉价格上涨实为供需失衡的结果,不是长期现象,待首批经处理且合格的猪肉上市,价格自然回落。在此呼吁养殖户和商家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

 声明发布后,公众的质疑声逐渐平息。

 然而,仍有人不解其中术语:“僧”是什么意思?

 意识到笔误的作者:咳……

 外界 ** 不断,结海楼却一片平静。

 这得益于结海楼的自给自足模式,东厂供应的生猪可直接进入结海楼,省去了中间环节。

 楼内的猪肉菜品依旧维持原价,为顾客提供了尝试的机会。

 结海楼此举赢得了良好口碑,被称为“良心酒楼”。

 几天后,吴巨从东厂调配了一百头生猪,屠宰后投入市场。

 市场顿时沸腾起来。

 这批猪肉还未正式上市便已售罄。

 尝过这些猪肉的人无不惊叹:确实美味!

 难以置信,这竟然和过去的猪肉是同一种生物。

 紧接着,第二批猪肉进入了市场。这批货中不仅有东厂提供的,还包括经过处理和检验的零散养殖户的猪肉。

 这次的数量相当可观,总计达五百头。

 在官方引导下,这些猪肉终于得以在市场上销售。

 零散养殖户的猪肉按照市场价格出售。

 而东厂的猪肉则由大秦食品有限公司负责销售,在子楚和吴巨的指示下,特意压低了价格。

 国有企业的产品更便宜,因此百姓纷纷前来购买,零散养殖户的猪肉滞销,不得不降价。

 于是,猪肉价格迅速下降,跌幅接近三分之一!

 宫殿内。

 子楚翻阅着呈上的奏折,非常满意。

 此次行动成果显着,他深切体会到国营企业在调控物价方面的便利性。大秦食品有限公司一出手,市场价格立刻发生了波动。

 猪肉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早朝时,子楚高声说道:“关于猪肉问题,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大臣们接连出列发表意见。

 “臣认为,目前猪肉价格已与牛羊肉相当,且仍有下降趋势,这表明猪肉的市场潜力巨大。大王应大力推广猪肉消费,鼓励民众养猪。”

 “臣建议继续从国外引进种猪。”

 “臣主张军营内部发展养猪产业,实现产销一体化。”

 “臣认为,当前猪肉产业链的培育、养殖、屠宰、检疫、销售等环节已初具规模,接下来只需一边宣传养猪,一边控制价格即可。”

 朝堂上议论纷纷。

 子楚逐一分析、决定,最终目光落在那仍在打盹的吴巨身上。

 “吴巨。”子楚大声道。

 “嗯?”吴巨惊醒,起身行礼,“大王。”

 “你是这项政策的设计者和推行者,你有何建议?”子楚询问。

 吴巨沉思片刻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市面上正掀起一股剿猪、杀猪、吃猪的风潮,臣认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这不是你极力主张的吗?众臣不解。

 “吴大人,这是何意?这不是你的提议吗?”蒙骜困惑地问道。

 “不仅如此,最近连续三次大批量投放猪肉入市,这都是经过你首肯的吧。”祁农也插话。

 吴巨耐心解释:“最初将猪肉推向市场是为了向民众及商人传递养猪有利可图的信息,从而稳定人心。然而,政策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可僵化。”

 见众人仍不明所以,吴巨进一步追问:“你们可知秦国目前生猪存栏究竟有多少?每家农户养一头猪都难以实现,那么整个村庄或庄子里又有几户在养猪呢?”

 众臣哑口无言。

 祁农虽掌握确切数据,此刻却陷入沉思,似乎已领悟吴巨话中的深意。

 “能否说得更详细些?”秦王子楚开口。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今生猪存量依旧不足。”

 吴巨摊开双手说道:“表面上看,新鲜猪肉进入市场,大家都能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肉食,国家也能储备更多军粮,这看似对百姓有益。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又一场骗局,一种虚幻的繁荣景象罢了。”

 “东厂归我掌管,我深知其中内情。每天被屠宰的生猪数量都在激增,甚至呈几何式增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单举一例,当所有生猪都被宰杀殆尽,今后又靠什么来补充货源呢?”

 听到这里,群臣茅塞顿开,开始交头接耳。

 原来如此,他们这才意识到当前鼓励杀猪吃猪的政策确实存在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说,我们现在正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子楚一边轻抚指尖,一边思索。

 “没错,或许彻底清空生猪库存根本不可能,但只需削减三分之一,便足以摧毁我们辛苦构建的良好态势。”

 吕不韦双目炯炯有神:“耗费巨大精力隐瞒 ** ,通过本国商人从六国购入大量生猪,但如果持续 ** 下去,我们实际上是在摧毁自身的优势地位。”

 明白了!

 大臣们纷纷出列。

 “大王!吴卿所言极是,必须阻止这种状况!”

 “自毁长城的事情可不能做。”

 “吴巨,你有何建议?”子楚问道。

 朝堂上的目光全集中在吴巨身上。

 不得不承认,此刻大臣们都对吴巨心生敬佩。

 他对治国之道与经商之道的理解独辟蹊径,若非吴巨指出,他们或许至今仍未察觉这一缺陷。

 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也是吕不韦身上所缺乏的。

 如此明显的漏洞,他们竟未能察觉,现在回想起来,不禁一身冷汗。

 “简单,停止低价竞争,严格管控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鼓励养猪,减少屠宰,不做短期交易。”吴巨拱手道。

 朝堂为此讨论许久,制定了多种政策。

 散朝后,子楚将吴巨唤至章台宫,说道:“你向来低调,我也不会大肆宣扬,但赏赐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