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绕口令

 “提过,昨天还讨论过,他说新茶已出,正在包装,我想先问问您的意见,是否需要更精致些?”老夏询问。

 “当然!”

 吴巨点头,“明前茶走的是高端路线,绝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包装,要讲究品质与格调!”

 “明白了,我这就安排人手设计。”老夏回应。

 “尽快完成,完成后让我看看样品。”吴巨叮嘱。

 “上次提到的那种紫砂泥烧制的壶怎么样了?可有成果?”他又问。

 “已成功烧制,看起来符合您的描述,能保留茶香,只是不知是否完全一致。”老夏回答。

 吴巨思索片刻,站起身,“走吧,去茶庄看看实物。”

 “好。”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结海楼对面的青石茶庄,这里被定为总部,日常办公多在此处。

 茶庄内依然熙熙攘攘,已仅次于无拘酒肆的繁华,甚至与结海楼一同带动了整条街道的客流。

 吴巨跟着老夏走进后院。

 老夏从木盒中取出一套烧制完成的陶壶与茶杯。

 吴巨接过后仔细查看,形状简洁,依样制作出了壶身、壶嘴和壶把,但未见任何花纹或装饰。

 吴巨满意地点点头:“嗯,这该是紫砂壶无疑,泡壶茶让我试试。”

 “好。”老夏答应着,取出油纸包,“这是明前龙井,你也尝尝吧。”

 他为吴巨泡好茶,注入紫砂壶。

 一番试验后,吴巨确认无疑。

 “这里的泥还有剩余吗?”吴巨再次询问。

 “有的。”老夏点头,取来一盒子,里面装着一块块泥土。

 吴巨取出少许搓揉观察:“这是红泥,看来选料没有错,以后就按这个标准去找,听说楚国东海郡西南地区能找到优质紫砂泥,挑选几个吃苦耐劳、信得过的工匠,去楚国寻找。”

 “明白!”老夏连连点头。

 “尽快让工匠制作紫砂壶,按一套壶配六个杯子计算,有多少泥就做多少,不过要设计精美些,这个样式太过朴素,壶身可加上花纹,刻些诗句,壶嘴和壶把也可做成多种造型。”

 吴巨继续说道:“除了紫砂壶,还能打造其他器物。”

 他将后世的茶碗、茶盏、茶碟、茶盘以及茶宠的概念一一告诉老夏。

 老夏拿笔记录下来。

 “这些都可以逐步尝试,记住,这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如今咸阳有人收藏烧刀子酒瓶一样,茶具的价值远超酒瓶,做得好了,一把紫砂壶卖到几十贯甚至上百贯绝非难事。”吴巨说道。

 老夏点了点头。

 他对吴巨的商业头脑从未有过丝毫怀疑。

 吴巨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只要吴巨觉得可行,那就放手去做。

 吴巨轻轻啜了一口茶。

 果然不愧是明前龙井,味道确实比普通的龙井要好。

 上次开业时,最吸引人的还是结海楼和粮油店,茶庄虽然也受到欢迎,但还是不及前两者。

 这次趁着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吴巨打算为茶叶好好造势。

 这可是一门不逊于酒类生意的好营生!

 茶叶那边有陈荼负责,茶具这边由老夏打理,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对了,说书!

 他立刻对老夏说:“给你个任务,找几个能说会道的人来!”

 “能说会道的?”老夏一脸疑惑,显得有些迷惘。

 “没错。”吴巨点头:“我有没有跟你提过《西游记》的事情?”

 老夏摇了摇头:“没有,不过我最近听别人说起过,好像是你创作的故事,现在挺火的,城里的达官显贵都在传,茶庄里经常有人讨论。”

 “如果我在茶庄设个台子,专门讲这个《西游记》,你觉得会有人来听吗?”

 老夏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当然会有人来!只要讲得有趣,肯定能吸引很多人,啧啧,一边喝茶一边听故事,这得多享受啊!”

 吴巨微微一笑:“就是这种讲故事的人,也叫说书先生。”

 老夏恍然大悟。

 “明白了。那我现在就去办?”

 “记住三点:第一,要能说会道;第二,要识字,这一点很重要;第三,形象要好,毕竟要在台上表演,不能让客人看了心里不舒服,最好还能有点文雅气质,要是说话幽默风趣就更好了。”吴巨说道。

 老夏点头,思索了一下说:“依我愚见,不如先从我们茶庄内部挑选。那些跑堂的小厮口才都不错,幽默风趣的也不少,至于识字嘛,全城六家青石茶庄,小厮加起来有三四百人,找到一个识字的应该不难。”

 吴巨点头表示认可,老夏这主意不错,直接在茶庄内部组织了一场选拔活动。

 吴巨道:"行,这事就按你说的办。把消息传出去,就说待遇优厚,有各种福利,有意者直接来找我们。"

 老夏应声离去。

 吴巨走出门,随意逛了逛,在附近几家茶庄和粮油店转悠。意外的是,在一家大秦粮油店,他碰到了正在巡查的负责人侯渭。

 "最近生意如何?"吴巨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侯渭搓着手回答:"不错!虽不及开店初期那么辉煌,但很稳定。现在我们已是整个秦国最大的粮油供应商,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