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绕口令(第2页)

 他感叹这辈子都没想过能做这么好的买卖。

 吴巨点头:"销售网络建得怎么样了?"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可不能只盯着咸阳。

 目前他名下的产业里,只有无拘酒肆的销售网络覆盖了整个秦国,每座城至少一家分店,每月给他带来数百万贯收入。

 "京畿、汉中、三川及陇西等地已初步建成,现在正推进巴蜀、上郡、北地和河东等区域。"侯渭汇报。

 吴巨满意地点点头,这意味着已完成大半任务。不得不说,有官府支持,效率很高。

 子楚下达命令后,各地官府积极配合,连店面选址都帮着搞定,价格也很优惠,为粮油店的扩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年中各产业需做总结,记得提前整理好粮油店的账目。"吴巨叮嘱。

 "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侯渭答道。

 处理完事务后,恰好是午饭时间,吴巨前往结海楼用餐,之后又回到青石茶庄。

 "进展如何?"他问老夏。

 "已有二十多人报名,要不要先看看?"老夏询问。

 "嗯,看看再说。"

 吴巨随老夏来到后院,见到二十多人整齐站立,见到吴巨与老夏进来,众人立刻恭敬地行礼:"见过吴卿,见过夏掌柜。"

 “你看怎么样?”老夏问道。

 吴巨瞥了一眼。

 共有二十二人,都是茶庄的小厮,年龄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不等,看起来形象尚佳,至少很顺眼。

 至于口才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

 他双手负后,高声说道:

 “你们应该知道今天召集你们的原因了吧?在这二十二人中,最终只有六人能成为说书先生,为顾客讲述《西游记》的故事,试用期月薪十五贯。”

 小厮们顿时议论纷纷。

 他们每月收入还不到百钱,十五贯相当于翻了好多倍。

 “这只是试用期工资,若通过两个月的试用期,就能成为正式员工,享受二十贯薪资。”吴巨补充道。

 小厮们的目光闪烁,眼里几乎闪着金光。

 “不过,还是要强调一点,能否留下取决于你们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希望你们抓住这个机会。”他说。

 小厮们点头表示明白,虽无言语,但从神情可见他们都对此充满期待。

 “先在这里等着。”吴巨说。

 他转向老夏:“备好笔墨纸砚。”

 “好。”

 老夏赶紧去准备,很快便拿来了所需之物。

 吴巨取来一张张纸,在上面写满了文字。

 老夏在一旁看着,表情逐渐变得疑惑。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到底想干嘛?

 “你觉得这能测试他们的口才吗?”吴巨问。

 “我觉得可以!”老夏竖起大拇指。

 但心里默默祈祷大家别出问题。

 吴巨满意地点头,将写满绕口令的纸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三类。

 “让他们一个个进来。”吴巨说。

 “好的。”老夏走出去,很快领回一个少年。

 少年进门时看见吴巨坐在椅子上。

 “你叫什么名字?”吴巨问。

 “小人姓佘,名信。”少年答道。

 吴巨递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他叮嘱道:“拿去给大家看,然后按顺序进来复述这句话,等我把这杯茶喝完。”

 佘信接过纸条,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他觉得应该不难,可一开口却发现舌头打结了。意识到问题的他皱起眉头,迅速跑出去练习。

 片刻后,门外传来练习声,一群人在努力熟悉这句话。

 ---

 **总决赛**

 吴巨喝完茶,示意再添一杯。老夏随即对外喊道:“准备好了就进来!”

 很快,佘信独自走进来。“又是你,看来很有把握?”吴巨笑着调侃。

 佘信摸了摸脑袋,吴巨挥挥手让他直接开始。“正常语速就行,不用刻意加快,如果你觉得自己够稳,可以稍快一些。”

 “好!”佘信深吸一口气,清晰地说道:“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两句话流畅无误,语速也恰到好处。吴巨微微点头,没做评价便让下一位进来。

 佘信松了口气,信心倍增,大步离开。随后,二十二人全部完成考核。

 初赛淘汰六人,剩余十六人进入下一轮。

 吴巨取出一组难度中等偏上的绕口令,将它们逐一揉成纸团,递给佘信。

 “让他们每人抽取一个,念出来,限时一杯茶的工夫。”吴巨说道。

 佘信先翻开一个看了看。

 【南边来了个 ** ,提着五斤鳎目鱼;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间挂着喇叭。提鳎目鱼的 ** 想用鱼换那个哑巴的喇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佘信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这难度更高了!

 他望向吴巨。

 只见吴巨换了只更大的白瓷茶碗。

 呼。

 还好。

 吴卿还算有点良心。

 佘信带着纸团离开了。

 很快,门外再次响起一阵痛苦的哀号,接着是整齐的诵读声。

 吴巨和老夏满意地笑了。

 片刻后,通过初赛的十六人陆续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