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绕口令(第3页)

 “打南边来了个 ** ……”

 “八百标兵奔北坡……”

 “扁担长,板凳宽……”

 第二轮顺利结束。

 十六人淘汰一半,剩下八人。

 八人排成一列站在吴巨和老夏面前。

 让吴巨意外的是,佘信居然还在坚持,看来这家伙确实适合这一行。

 “很好!现在竞争非常激烈!”

 吴巨终于站起身,显然他玩得很尽兴,老夏也看得津津有味,至于这些参赛者是否开心,他们并不关心。

 不过,看到他们口干舌燥的模样,显然不太愉快。

 “咸阳城有六家青石茶庄,所以只需要六人,你们八人中将有两人被淘汰。”吴巨说道。

 八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斗志与敌意。

 吴巨提起茶壶,给每人倒了一杯茶,分发了一张绕口令。

 “这是最终对决,最高难度,喝完茶就准备开始,时间充裕一些,半刻钟。”吴巨微笑着说道。

 看到更复杂的绕口令,八人暗自腹诽:能不能稍微体谅一下我们,吴卿!

 “时间就是金钱。”吴巨提醒道。

 八人迅速拿起绕口令和茶碗,一边练习一边喝茶润喉。片刻后,他们已能流畅地念出复杂的句子。

 “刘奶奶找牛奶奶买牛奶,牛奶奶给刘奶奶拿牛奶,刘奶奶说牛奶奶的牛奶不如柳奶奶的牛奶……”

 “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经过几轮筛选,八人中脱颖而出的六人让评委难以抉择。

 “老夏怎么看?”吴巨询问道。

 老夏沉思片刻后,与他低声商议,最终淘汰了两人。

 “别气馁,他们还有试用期,若有人犯错,你们便是 ** 。而且下一轮比赛将在别处进行,你们也是重点考虑对象,若是愿意到外地发展也可。”吴巨安慰道。

 两人虽有些失落,但仍感激地说:“多谢吴卿鼓励,我们定会更加努力!”

 吴巨点头,给了每人一些报酬,毕竟训练了一场,总不能白忙活。

 通过初赛的人无奖励,毕竟那段绕口令太过简单。

 而通过复赛却未能夺冠的两人,各获得两百钱,对他们这样的低薪小厮而言,已是不小的数目。

 当然,比起成为正式说书先生的十五贯奖金,仍相差甚远。

 两人离开后,剩下的六人成为总决赛的赢家。

 六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竞争转为合作,充满了信心。

 这六人无疑是参赛者中的精英。

 他们相貌端正,有的还颇为英俊。

 声音浑厚有力,富有磁性。

 文化水平都不低,其中佘信更是出身书香世家,因家道中落才到青石茶庄当小厮。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口才极佳,至少不会经常失误。

 “既然你们六人胜出,今后你们便是青石茶庄的说书先生!”吴巨宣布。

 众人立刻恭敬行礼。

 多谢吴大人栽培,我等必竭尽全力,不负厚望!

 吴巨拿出一个小盒,里面整齐摆放着六块雕有复杂花纹的长方形木块,名为惊堂木,是说书先生不可或缺的道具,今日交付诸位妥善保管。

 “拿去吧!”吴巨轻点桌面示意。

 六人上前恭敬接过属于自己的惊堂木。

 吴巨点头道:“讲与说书大不相同,接下来我将重述《西游记》,大家仔细观摩我的言辞、语气及动作。”

 众人齐声应允。

 吴巨翻开书稿,从第一回开始。

 “佘信,借你惊堂木一用。”吴巨说道。

 佘信连忙双手呈上。

 如今已有真材实料,再不会像上次在上林苑那样以茶杯代用,既不够响亮,还差点弄碎。

 “混沌初开,天地未分……”

 当年听吴巨讲述《西游记》的是朝中大臣,回到咸阳后,这些人也开始传播故事。然而,他们的讲述较为零散,效果远不及吴巨精彩。

 因此,尽管《西游记》风靡一时,但完整聆听者寥寥无几,更别说这些未曾听过的下人和老夏了。于是,这七人皆为初次聆听。

 随着吴巨生动的叙述,老夏等七人迅速沉浸于《西游记》的世界中,仿若置身东胜神洲、傲来国与花果山。

 许久后,清脆的惊堂木声再度响起,众人猛然惊觉。

 “欲知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吴巨笑道:“这是说书收尾的惯例,切记学习。”

 六人纷纷点头。

 吴巨问道:"这一回讲完,大家觉得如何?"

 六人互相对视,虽被故事吸引,却未忘自身使命。他们在听书时留心观察吴巨的语气和神态,并牢牢记住。

 即便听懂了十成中的八成,具体学到多少还需检验。

 吴巨接过第一回书稿:"接下来轮到你们讲,我会指出问题所在。"

 "是。"

 六人点头接过书稿仔细阅读。吴巨倾注不少精力教导他们说书技巧,直至三人语气渐趋标准,节奏分明,对情节转折及 ** 部分的把控也更加精准。

 吴巨满意地点点头:"这第一回书稿你们带回去,互相传阅后抄录一份备用。日常多加练习,时间紧迫,努力吧!"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