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造纸厂的建造计划

 提起首次造纸,还是吴巨刚到咸阳不久之后,那已是去年的事情。

 当时技术尚显粗糙,造出的纸张与如今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这项持续已久的计划终于取得重大进展,当初亲手创立的造纸作坊即将停止运作,吴巨内心的感慨并不亚于这些工人。

 幸好,这只是一个更好的开端,稍作感慨即可。

 紧闭的院子大门今天罕见地敞开,作坊内与造纸相关的所有物品都被魁首近卫运往山庄妥善封存并严密保管,工人们在吴巨的注视下离开了院子,踏上归途。

 吴巨与沈舫立于庭院之中。

 沈舫试探性地问道:“那么吴大人,属下是否也可以先行告退?”

 “想去哪里?”吴巨转头看他,挑眉。

 “放假呀!”沈舫答。

 “放假?”吴巨冷笑一声,“你能放得了假?在这个年纪,这个阶段,你能放得了假?”

 沈舫一脸委屈。

 工人们都放假了,为什么作为上司的他反而要加班?

 吴巨看着沈舫的脸色,不耐烦地摇摇头:“可以放假,但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完成之后才能休息。”

 “嗯?”

 听到能放假的消息,刚才还无精打采的沈舫立刻来了精神。

 “跟我来。”吴巨说完,率先走出门外。

 沈舫正准备跟上,却见吴巨突然停下脚步回头,差点撞上。

 “有个问题想问问,我们的纸会不会卖到齐楚两国?”吴巨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

 沈舫一愣,紧张地回答:“您是不是怀疑我走私?天地为证,日月为鉴,我发誓绝对没有这种行为!如有虚假,愿遭天谴!”

 “停停停!”吴巨急忙打断,“你别乱说了,听你这么一说,就算是清白的我也开始怀疑了。”

 “这不是真的吗?确实没有的事!”沈舫连忙澄清。

 “那楚国或者齐国的可能性大不大?”吴巨追问。

 沈舫沉思片刻后说道:“楚国与我们秦国相邻的西部地区或许有机会,但如果是在东部或最东边的齐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你知道的,纸这么受欢迎,每次刚生产出来就被内部消耗殆尽,连咸阳城外能流通的都很少。”

 吴巨挑挑眉。

 “怎么了?”沈舫小心翼翼地问。

 “没什么。”吴巨摇摇头。

 尽管嘴上这样说,但吴巨心里依然感到困惑。

 荀子他们究竟是如何拿到那些纸的呢?

 “阿嚏!”

 咸阳城里,湘夫人三人居住的宅院内,孔臻打了个喷嚏。

 “奇怪,我的身体状况不应该感冒才对。”孔臻抽了抽鼻子,抬头望向晴朗的天空。

 这样的天气怎么会感冒呢?

 孔臻摸了摸下巴:“说到这个,我托荀师、姜师和孟叔给吴巨寄去的信应该已经送达了吧,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到。”

 城外,

 吴巨和沈舫乘坐马车,在吴家庄平坦的道路上绕了几圈,最终来到一处建筑工地门口。

 工地周围有围墙环绕,顶部还覆盖着黑色布料,从外面看去完全无法看清内部情况。

 吴巨敲响了工地的大门。

 开门的是一名工地工人。

 当他看到吴巨时,先是微微一愣,随即脸色大变。

 “吴……”

 “老高在吗?”吴巨问道。

 “在,在的。”工人点头回应。

 吴巨口中的老高,指的是他的施工队总队长高德全,他曾负责过结海楼项目,之后许多厂房也由他带领团队建造,而眼前的工地正是在建的青囊学宫。

 吴巨带着沈舫走进工地,但没有深入内部。

 从外部观察,一根根柱子已经竖起,旁边架设了大型起重设备,工人们忙碌不停,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不久后,高德全匆匆赶来:"吴卿!"

 "嗯。"吴巨点头道:"目前工程进展如何?"

 "一层框架已基本完工,现正进行二层施工。"高德全回答。

 吴巨点头:"务必确保施工安全,保护工人生命,同时工程的质量也不能忽视,这绝不能马虎!"

 这是为孩子们修建的建筑,常言道,再艰难也不能委屈孩子,再贫困也不能耽误教育。

 "明白!"高德全恭敬地说。

 吴巨指向身旁的沈舫介绍:"这是沈舫,未来的造纸厂负责人;这是高德全,施工队总队长,吴家庄区域八成工程由他牵头完成,你们所在的院子最初也是他组织修建的。"

 "沈主事。"

 "高工。"

 沈舫与高德全互相致意。

 "接下来吴家庄区域将新建一座造纸厂,人员配置是否有问题?"吴巨询问。

 "理论上没有问题。"高德全答道。

 "实际情况呢?"

 "当然是人越多越好。"高德全坦诚说道。

 虽然人员数量对工程强度影响不大,但确实会影响施工进度。

 吴巨点头:"你现在手下有多少支施工队?"

 "五支。"

 "再招募两支!"吴巨果断下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嘞!”高德全满心欢喜,跟着吴卿干活总是很痛快。

 “造纸厂的选址在哪里比较好?”高德全问道。

 吴巨和沈舫相视一笑。

 “打纸浆需要水,最好还是靠近河边。”沈舫提议。

 吴巨点头:“那就选在渭河边吧。”

 “明白了。”高德全答道。

 “接下来的事你们两人对接,沈舫你最了解造纸所需的条件,有需求就直接跟老高沟通,最后整理出方案和设计图交给我审阅。”吴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