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商议
“无妨,寡人同意。”子楚爽快应允,“用地之事,你可与内史商议。”
即便咸阳城地价昂贵,但从吴巨设想的效果来看,这无疑是利大于弊的投资,子楚自然大力支持。
“多谢君上!”吴巨喜形于色。
医院建设由此迈出第一步。
君臣二人边饮凉茶边闲聊。
“你不久后是否还需赴岐山?”子楚问道。
“确有此行。”吴巨点头,他需将印好的《伤寒杂病论》送至岐山,并向苏长老等人交待相关事务。
子楚点头表示理解:“届时记得带上苏长老,我们三人再详议此事,毕竟这是一项重大举措。”
“明白。”吴巨应承下来。
随后,吴巨与子楚进一步探讨医院的具体规格、管理制度以及盈利模式等议题,基本沿用了后世成熟的体系。
不过,某些不切实际的部分如放射科等,则被吴巨果断舍弃,毕竟他不可能真的拿出设备进行放射治疗,难道要用阳光代替不成?
“挂号、集体诊疗、售药、住院……”子楚靠在椅背上沉思,“这模式倒是新颖,很有吸引力。”
“我预计投入约百万贯。”吴巨伸出一根手指说道。
子楚惊诧:“大手笔啊!不过对你而言或许不算什么。”
尽管无人知晓吴巨的真实财富,但百万贯对他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吴巨微微一笑:“这笔投资值得,我也不会亏损。”
子楚点头认可,过往的成功业绩已证明吴巨的眼光,自然无需怀疑。
子楚为此亲撰一封书信交予吴巨,嘱其转交内史。
……
离开王宫后,吴巨前往拜见老内史。
在表明来意后,老内史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幅地图,展开摆放在桌案上。
“这是咸阳城的规划图,染色部分为已有归属的土地,空白处则是尚未规划之地,吴卿自行挑选吧。”老内史坐下,悠然自得地饮茶。
吴巨注视着地图,沉思许久,用手指在上面圈出一块区域:“就这儿吧。”
老内史瞄了一眼,差点被呛到。
“咳咳!你这选的可是小半条街坊呢!”
“有何不妥吗?”吴巨挑眉,“这片不是空置的吗?”
“确实如此,只是这片地也太大了些。”
吴巨摊手示意,医院的门诊、急诊和住院部是不可或缺的三大设施,仅这些就需要相当大的空间。
“估价多少?”吴巨询问。
老内史摸了摸下巴:“虽然面积大且位于城区,但位置较为偏远。大王在信中提到,医院应惠及民众,故应给予一定优惠,童叟无欺,每年十五万贯。”
“可以接受。”吴巨点头。
“痛快!”老内史击掌大笑,与这样的人办事果然爽利,如此大的交易立刻敲定。
他亲自带吴巨实地考察了一番。
吴巨打量着眼前的地块,脑海中已勾勒出医院未来的模样,决心在此建造世界乃至历史上首家医院。
不过眼下还需等待数日,至少要先拿出医院大楼的设计图纸才能开始建设。
双方确认后即刻拟定契约,吴巨随即获得一份地契。
“十五万贯我会尽快支付,就此告辞。”吴巨说道。
“好,我送你。”老内史回应。
回府途中,发现印刷厂主管詹庭墨正在府中等候。
“庭墨,等了很久吧?”吴巨笑着问。
“属下刚到不久。”詹庭墨回以一笑。
“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吴巨继续问。
“《伤寒杂病论》的五迁册已全部印制完成,属下特来汇报,接下来如何处理,请指示。”詹庭墨问道。
"这么快?"吴巨惊讶地问,随即站起身:"走,去看看。"
"明白。"
詹庭墨陪同吴巨前往城外吴家庄的印刷厂。
在仓库中,吴巨看到了已经印制好的《伤寒杂病论》。
书的封面以淡雅青色为主,简洁大方,"伤寒杂病论"五个大字端正醒目。翻开扉页,详细解释了各种标点符号的意义,接着便是正文内容。
"不错!"吴巨合上书,挥手道:"全部装车。"
"了解。"詹庭墨点头应允。
"这五万册《伤寒杂病论》印制完毕,去岐山的事情可以提前了。刚好最近无事,那就后天清晨出发。"吴巨暗自盘算。
一天之后,吴巨向家人交待几句后,便启程前往岐山。
此次前往岐山行程短暂,随行人员不多,仅章邯、司马欣以及一百名近卫骑兵。若非运送五万册《伤寒杂病论》需要人手,随行人数还会更少。
一路顺利抵达岐山。
苏长老收到吴巨来信,已在山门处等候。
当看到长队的车队时,他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等吴巨下车后,立刻拉住他问道:"车内装的莫非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吴巨肯定回答。
"这么多?全是?"
"自然,我不是说过每人一本的事由我负责吗?我从不说谎。"吴巨笑着说道。
苏长老听后,急切上前拉开马车门帘,见到满载书籍时,顿时震撼。
他拿起一本轻轻触碰封面,随后翻阅几页,赞叹道:"装订精美,字迹清晰,确实是好书!"
他转向吴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魁首,您真厉害!"
回想上次吴巨来岐山商讨将《伤寒杂病论》定为教材不过才过去多久?还不到一个月!
仅仅一个月,五万册书就如变魔术般出现,这是何等能力!
吴巨笑着摆手,示意章邯引领车队进山,自己则与苏长老徒步返回,边走边交谈。
吴巨对苏长老说:“我带来了五箱《伤寒杂病论》,你可以让人分发给岐山的医者们。”
苏长老答应道:“好的,等会儿告诉我需要多少钱,我从库房里拨款给你。”
吴巨摇摇头:“不用那么麻烦了。我是魁首,这些书又是我自己印的,收这笔钱感觉很奇怪。”
苏长老解释道:“这很有必要。这次给岐山的医者们分发了,其他国家的医者怎么办?虽然以你的能力可以做到让天下的医者每人一本,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如果你的书免费发放,其他人编写医书就会很困难。就像孔子批评子贡的事一样,凡事应该公事公办。钱还是要照付,你可以少收一点,这没关系。”
吴巨听完觉得有理,便说:“那就收六百贯吧。”
苏长老惊讶地说:“你减免得太多了。五箱书不可能这么便宜,而且用的是上好的纸张。”
吴巨笑着说:“确实这个价,我只减少了不到五十贯。造纸术和印刷术都很便宜。”
苏长老听了,觉得吴巨性格实在,也不再追问,直接说:“好,我从库房里调五百贯给你。”
吴巨点头继续说道:“医院的事我已经和大王谈妥了,选址在咸阳城内,之后你可以跟我一起去咸阳商讨具体的计划。”
苏长老回应道:“你的效率很高啊,那是不是该开始组织医者过去准备了?”
吴巨摆摆手:“还不急,咸阳那边连地基都没打,现在组织还太早。”
他又补充道:“不过有些人员是可以提前确定下来的。”
苏长老好奇地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