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可塑之才

 在古代,“刀”是纸的计量单位,一刀等于一百张纸。因此,这表示造纸厂仓库里有五千万张纸,足够供应市场了。

 吴巨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印刷厂那边情况怎么样?”

 沈舫回答:“这个我不太清楚。”

 吴巨思考了一下说:“你去叫庭墨和程恬过来吧,我要了解三方的准备情况。”

 沈舫点头应下。

 沈舫、詹庭墨和程恬三人的生意紧密相连。沈舫负责造纸厂,产品只有纸;詹庭墨负责印刷厂,吴巨要求他大量印刷经典书籍如《论语》、《春秋》、《易经》等;程恬则负责文具厂,生产毛笔、砚台、墨条等,并计划逐步推出更高档的产品。

 不久后,三人来到吴府,在吴巨面前站成一排。

 吴巨问詹庭墨:“你印刷的书怎么样了?”

 詹庭墨回答:“已经全部完成,每种至少五千册,经典书籍至少一万册,印刷版没有拆掉,需要时可以随时加印。”

 吴巨满意地点点头,又问程恬:“你那边准备得如何?”

 程恬简洁地说:“一切都已就绪,仓库里有毛笔近一万五千支,砚台一万方,墨条一万根。”

 吴巨满意地说:“好!”

 吴巨猛然起身:“既然三位已准备妥当,那就开始吧!纸、书、笔,如今正是它们问世之时!”

 他让沈舫三人去筹备。

 三人离去后,吴巨内心激动不已。

 从他首次造纸、制笔至今已近一年,如今终于迎来了上市之日!

 每一项都是革新性的产物,怎能不令人兴奋?

 吴巨来到咸阳街角的一家商铺。

 这家商铺地理位置绝佳,价值连城。

 曾有不少商贾试图收购,均被他婉拒,因为他一直打算用此地销售纸张、笔墨及书籍。

 商铺早已装修完毕,室内古朴雅致,外侧最近安装了玻璃落地窗,窗后摆放着展示架。

 场地宽敞,一边售卖纸张与文具,另一边全数布置书架用于售书。

 至于商铺的名字……

 吴巨反复思索,始终未定。

 要不要取名为某某华书店?

 似乎存在风险。

 几经权衡,他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

 【大秦书斋】

 吴巨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有格调又有气势。

 嗯,虽谈不上创意,但足够大气!

 非常不错!

 就这样定了!

 他吩咐工匠打造牌匾,并对张管家说:“老张,三日后,‘大秦书斋’开业!”

 “好嘞!”张管家点头,又问,“仅此而已吗?是否需要详细介绍我们的产品?”

 吴巨摇头:“无需赘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需传达消息,他们自然会来了解。”

 ……

 正如吴巨预料,大秦书斋即将开业的消息引发关注。

 章台宫内,子楚放下奏章,惊喜道:“什么?书斋?这小子研究纸张这么久,终于要推出市场了啊!好极了!朕必到场!”

 无拘酒肆、青石茶庄等处,文人雅士亦得知此事。

 大秦书斋?这是做什么的?

 “这还用问吗?书斋!一定是吴卿要开始卖纸了!”

 “真的假的!太不可思议了!”

 “必须痛饮一番庆祝!”

 文人们瞬间沸腾了。

 有人兴奋,有人忧虑。

 大秦书斋即将开业的消息传出后,咸阳城内那些售卖毛笔的小摊贩立刻愁眉不展。

 他们是最早做毛笔生意的,因为造纸术太过复杂,他们无法模仿,而制作毛笔只需找一根木棍,粘上些毛就行,非常简单,因此他们很快就开始仿制,并从中获利颇丰。

 然而,这些产品终究是盗版,质量极差,甚至有人用劣质鸡毛或鸭毛充当笔毛。使用的胶水也不牢固,很多人买回去没多久笔毛就开始脱落,最后只剩下几根。

 虽然这些小贩清楚自家产品的质量问题,但他们毫不在意。在他们看来,只要每人买一次,咸阳城六十多万人口就能让他们赚到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

 当然,这也得益于吴巨之前未曾干涉,否则以他的能力,这些人根本无处立足。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这笔钱赚不下去了!

 因为真正的主人亲自下场了!

 以吴卿那种恨不得将同行挤垮的性格来看,他们这种盗版生意恐怕撑不了几天。

 不少卖盗版毛笔的小贩都感到深深的危机。

 但仔细一想,他们似乎毫无反击之力……

 只能欲哭无泪。

 总之,一夜之间,大秦书斋开业的消息传遍全城。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吴巨以及城中的那家即将开业的店铺。

 万事俱备,只等开张。

 三天后,大秦书斋。

 门口行人来来往往。

 自三天前吴巨宣布消息以来,大秦书斋附近便成为咸阳城最热闹的地方。

 甚至有外地人专程赶来,只为见证纸张的首次亮相。

 四周因某事愈加繁荣,酒楼茶铺收益颇丰,连带着小商贩也纷纷摆摊经营,生意同样兴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清晨八时整,开业时刻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