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毫无用处(第2页)

 即便吴巨已家财万贯,能够坦然声称对金钱毫无兴趣,或设定“小目标”如“赚它一个亿”,但他依然保留着对盈利的执着。

 谁能抗拒这样的 ** ?

 况且,每一笔交易都远超千贯,每月更是高达数万贯!

 处理完公事之后,众大臣又以私人身份购买纸张,毕竟这是办公必备之物。接着,众人以事务繁忙为由告辞离去。

 “感谢诸位今日光临!”吴巨拱手相送。

 子楚留了下来,两人来到二楼,可以俯瞰楼下情景。

 看着顾客们大量选购笔墨纸砚和各类书籍,子楚真心露出了笑容。

 "这些全都是我们大秦的学子啊!"子楚看着楼下感叹道。

 吴巨点头,指向楼下某个地方:"大王,请看。"

 顺着吴巨的手指望去,只见一位衣着简朴的老者带着一个少年,从书架上挑选了几本书后前去结账。

 "有什么特别的吗?"子楚有些疑惑。

 "他们穿得很普通,脸色略显苍白,看起来营养不足,显然不是富贵之家,但却来买书。"吴巨解释说。

 子楚恍然大悟。

 吴巨接着说:"不出意外的话,这是咸阳城的百姓听说了大秦书斋的书价便宜,特意赶来的。刚才那位或许就是希望子孙成才的家长,这就是一位寒门学子的开始啊!"

 子楚听后哈哈大笑,心情愉悦。他稍微向前倾身,环顾四周,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

 正如吴巨所料,当他们在办公室商谈生意时,大秦书斋低价售书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城,很多以往无法读书的人也动了念头,急忙赶到书斋。

 "原来这就是打破知识垄断!"子楚拍了一下栏杆,忍不住笑了几声,感觉十分痛快。

 "打破知识垄断,实行科举制,普及义务教育,这三步走!"子楚笑着说:"吴巨,行动从脚下开始,我们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了!"

 "没错!"吴巨也笑了。

 发明造纸术、创立印刷术、出售廉价纸张和书籍,这些都是惠及当代、造福后世的大事!

 仅凭眼前这一点,不出五年,不知道会有多少学子因此受益,秦国的实力又会比别国强盛多少?这片土地的繁荣又将超越世界上其他文明多少?

 这一切都与眼前所见紧密相连。

 想到这里,吴巨再次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子楚鼓励了吴巨几句,正好有急事需要回宫处理,于是离开。

 吴巨仍留在大秦书斋,开业第一天,这个懒是偷不得的。

 尽管他表现得镇定自若,但其实他对大秦书斋的生意比任何人都上心。

 傍晚时分,六点钟。

 大秦书斋不同于结海楼或无拘酒肆这类带有娱乐性质的场所,因此关门时间较早。

 店里有三十多名售货员,二十多个负责搬运货物的工人,加上其他杂役,总共接近七十人。他们一天忙下来,个个筋疲力尽,嗓子都喊哑了。

 见到吴巨走过来,大家才勉强振作精神。

 吴巨拍拍手说:"好了,每个人发五贯作为奖励,你们可以回家休息了!"

 "太好了!"众人兴奋不已。

 吴巨分发完奖金后,叮嘱大家第二天准时到岗。

 等众人离开后,书店里只剩下寥寥数人:吴巨、吕凝以及吴巨委任的大秦书斋店长曾未央。曾未央是一个女孩,由吕凝从吕府的仆役中挑选出来,她对算术和商业颇为敏感,因此一路被提拔,如今已成为书斋的店长。

 与此同时,还有一群人在清点当天的全部货款。

 吕凝手里握着一支铅笔,在一张草稿纸上涂涂写写,最后递给吴巨:"这样对吗?"

 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计算公式,数字和各种运算符号随处可见。

 没错,吴巨不仅教会了吕凝数字和加减乘除,起初吕凝觉得这些符号十分晦涩难懂。

 然而一旦学会,才发现这种计算方法理解之后远比以前简便得多。

 吴巨查看后说道:

 纸张总销售额:一万三千贯。

 笔、砚台、墨条等文具总销售额:五千六百贯。

 书籍总销售额:八千贯。

 总销售额:两万六千六百贯!

 粗略检查一遍计算结果无误后,趁着店长曾未央指挥人员清点货款的时间,吴巨在吕凝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完全正确!不愧是我的妻子,学得真快!"

 吕凝脸微微泛红,羞涩地推开他。

 "都已经老夫老妻了,还害羞什么呢。"

 吴巨低声嘀咕了一句,随即唤来曾未央:"小曾,过来看看!成绩相当不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万六千斤换六百贯?”曾未央深吸一口气。

 看到那堆积如山的铜钱时,他已有心理准备,但亲眼见到具体数字,仍忍不住感叹。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

 兴奋之余,他又叹了口气:“还是比不上粮油店开业当天的总收入,他们可是五万多贯呢!”

 “行了,小曾,知足常乐!你也清楚,书斋想超越粮油店不容易。”吴巨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事实。

 精盐、植物油技术与造纸术、印刷术一样,都是颠覆性技术。

 但在当下,前者的利润优势显而易见。

 原因很简单:粮油面向大众,受众广泛;而纸笔、书籍只卖给读书人。

 在教育普及率低的时代,读书人数量有限。

 别说学子士人了,光是有文化与没文化的比例就让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