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主考官(第2页)

 殿内,子楚正在批阅奏折,见众人到访,招手示意就座。

 众人按惯例找到各自位置坐下。

 如往常,今日会议仍围绕科举制度展开。

 随着纸张和书籍的畅销,“扫盲”活动初见成效,子楚内心充满期待,愈发渴望科举制度能发挥作用。

 会议开始了。

 众人依次汇报各自负责的工作,子楚静静倾听,未置一词。待所有人讲完后,他才开口道:“不错,看来目前进展顺利。”

 他站起身来,说道:“寡人决定推进科举事宜,你们之中谁愿意担此重任,统筹全局?”

 众人听罢心中震惊,脸上却毫无波动,只是心底掀起阵阵波澜。

 担任科举之职可是大功劳啊!

 然而若真的交由他们负责,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做好。

 更何况,这职位并不容易占据。

 众人陷入沉默。

 就在子楚皱眉显得有些不耐烦之时,嬴励走出队列,微微拱手。

 “哦?叔公有何见解?”子楚颇感意外。

 嬴励笑着说道:“非也,大王误会了,老臣是想推荐一位人选。”

 “何人?”

 “自然是他——吴巨,若要挂帅,无人比他更合适。”嬴励笑得如同盛开的菊花。

 子楚眉开眼笑,他也认同这个建议。

 不过吴巨得知子楚有意挑选主考官时,平时淡泊名利的他立刻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岂料嬴励竟说出这样的话。

 这下吴巨不得不露出真容,转头瞪着嬴励,心中暗骂老狐狸。

 嬴励假装未察觉。

 “嗯,很有道理。”子楚对嬴励的提议表示认可后,转向吴巨问道:“吴巨,你有何看法?”

 吴巨笑了:“额,我忽然想到……”

 话已到嘴边,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

 他不愿接任主考官并非因为懒惰……至少不完全是因为懒惰。

 要知道,

 科举即意味着变革。

 而变革,从来都是充满争议与危险的。

 纵观历史,成功的变革者寥寥无几。

 商鞅便是最惨痛的例子,即便死后仍被车裂。

 尽管这次仅限于咸阳范围内的科举不会立即引发世家的强烈反对,但吴巨对这一职位依然兴趣缺缺。

 这不是胆小,只是不想多树敌。

 吴巨轻轻摇头,调整措辞后,恭敬地拱手说道:“臣才疏学浅,实难担当重任。但古人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蒙大王信任,臣定当竭力而为!”

 众人听后眼前一亮。

 并非因吴巨展现出的忠诚而敬佩,毕竟相处已久,他们深知吴巨并非如此之人。

 而是觉得这句话很有气势,简直是表忠心的经典!

 子楚听了这话,脸色阴沉几分。

 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得好像我要害你似的!

 “够了够了,大白天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做什么?就不能说点别的?”子楚不耐烦地摆手,却不得不承认吴巨确实擅长说好听的话。

 “罢了,此事暂且搁置,散会吧!”

 众人起身,吴巨心中暗喜。

 “等等,吴巨,留下一下!”

 ***

 众人离去后,吴巨与子楚相对而坐,侍女端来两杯加了冰的酸梅汤。

 随着三伏天临近,热茶已被冷饮取代,尤其饮冰阁推出的酸梅汤、凉茶等饮品备受青睐。

 子楚挥手示意侍女退下。

 待屋内只剩两人,吴巨直言道:“大王明鉴,我对这些事务实在毫无经验,也不感兴趣。若论无为而治,恐怕连道家那些人都不及我。”

 “好了好了,别再说了。”子楚头疼地打断他。

 他自然清楚吴巨懒散无为,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吴巨确实是最佳人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起初子楚打算派吕不韦负责此事,但吕不韦被派往洛阳。

 若吕不韦在,子楚也不敢贸然动吴巨,否则老吕不韦定会跟他拼命。

 子楚苦笑着回应吴巨:"你也理解一下我吧,我现在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我觉得嬴励挺好的。"吴巨闷声说道。

 子楚皱眉,明显感觉这家伙是在公报私仇,因为嬴励曾推荐过他,现在他却反过来推荐嬴励。

 子楚不予理会,继续道:"而且这只是京畿地区的小范围科举试,你别太紧张了……"

 话音刚落,吴巨陷入沉思。

 他当然不会轻易被子楚的话影响,但子楚的话也有道理。这次科举只是在京畿地区试点,更多的是试探性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还不至于与世家贵族正面冲突。

 即使真的发生冲突,吴巨又怎么会畏惧他们?他手握大权,左有子楚掌控王权,右有吕不韦,掌握朝中最大势力。

 他们真的有能力与自己抗衡吗?

 奇怪的是,吴巨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变得有些优柔寡断了。

 难道真的是官做得越大,胆子反而越小?

 在时代中待久了,吴巨逐渐失去了曾经无所畏惧的心态,这与他的性格不符。

 吴巨性格谨慎,但他现在反思,对此深感不满。

 变法革新,这是他对子楚说的话。

 当初提出科举制和义务教育时,他满心壮志想要改变天下,如今他又怎能临阵退缩?

 犹豫不决,绝非大丈夫所为。

 子楚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见吴巨沉默以为说服了他,越发起劲。

 但吴巨下定决心要勇敢一些。

 "行,这件事我接下了!"吴巨坚定地点点头。

 "不愿意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来……啊?"子楚愣住,"你答应了?"

 吴巨点头。

 子楚嘴角抽搐,原本准备的长篇腹稿就这么胎死腹中了。

 虽然答应下来是一件好事,但为何他总觉得心中有些不适?

 子楚哈哈大笑:"好得很,来来来,喝茶——不对,喝汤!"说完,他亲自为吴巨倒了一杯冰镇酸梅汤。

 接着,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看看,这是寡人拟定的出题人名单。"

 吴巨接过册子翻开一看,上面写着唐秉、崔广、陈季礼、丰藏锋……共计二十多人,全都是秦国的顶尖学者。

 "需要我去跟他们联络吗?"吴巨问道。

 子楚微微点头:"先问问他们是否愿意为国效力,毕竟要封闭数月不得外出,能接受的人不多。至于科举的事,暂时别提。"

 "明白了。"吴巨点点头。

 两人在殿内继续交谈,不久后吴巨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