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小说家秦国主事——温庭云(第2页)

 温庭云并未提前告知她们这位大人物的身份,甚至吴巨到了之后也没几人认出他,毕竟吴巨也是首次来到这里。最后是一位歌女认出了吴巨——这位歌女曾在某次宴会上有幸见过吴巨一面。

 众女得知来者竟是吴巨,不禁精神振奋。

 若能得到这位的青睐,那可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啊!

 况且这些人也都是附庸风雅之辈,擅长吟诗作赋。试问有哪个文人不钦佩吴巨的才情?咸阳的年轻姑娘们又有几个不将他视为心中的理想伴侣,渴望成为他的枕边人呢?

 如今竟有机会实现这一心愿,自然要牢牢抓住。于是众人纷纷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歌女们放开嗓门高歌,宛如百灵鸟般婉转动听,舞姿轻盈优美,腰肢灵活得几乎扭到极限,连温庭云都看得直冒汗,平日里可从未见过她们如此卖力。她们对着吴巨频频抛媚眼,但吴巨丝毫不为所动。

 小主,

 他承认舞姿确实优美,但仅凭这点就想动摇他坚守本心的决心未免太过天真。玩笑归玩笑,吴巨走南闯北,什么样的 ** 没见过?不说别的,光是他家中就有吕凝、魏磬和开阳公主三位佳人,光是看着她们就看不够,怎会被这些轻佻的女子影响?

 再说,他对青楼女子本就没兴趣,尽管她们的确美丽动人,这样的身材和舞姿谁能不心动?一旦沉迷其中,又有谁不想一掷千金,只为一亲芳泽?

 旁边的温庭云见吴巨始终保持冷静,不禁点头称赞,心想吴巨果然如传闻所说那般品行端正,堪比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酒席散后,一曲终了,温庭云笑着说道:“吴卿,有没有中意的姑娘,可以让她留下陪你聊天。”

 姑娘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吴巨只是微微一笑:“不用了。”

 温庭云也不再多言,摆摆手示意她们离开。两人随即转入正题。

 温庭云为吴巨倒满一杯酒,诚恳地说:“老实说,我一直非常敬仰吴卿,早就想见一面了。你的小说堪称一流。”

 他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赏。

 吴巨哈哈大笑:“能得到温先生这样的小说大家的认可,实属不易!”

 “那是当然,但我真的非常佩服你,你比我更像是个真正的小说家。”温庭云说道。

 吴巨摸了摸鼻子,他知道这是实话。

 所谓小说家,便是这样。

 这是一家在诸子百家中颇为独特的存在。

 历史学家认为它源自稗官。

 所谓稗官,就是将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传闻轶事,以及奇闻异事汇报给君王。

 小说家做的事情类似,但如今已不再像稗官那样服务于君王,而是自立门户,将这些传闻和奇事记录整理成书。

 因此,小说家的成员分布广泛,社会各阶层都有,从规模上看不算小,但从影响力来说,与其他学派相比,显得十分弱小。到了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总结诸子百家时,将其中最着名的几家列为“九流十家”,而小说家则被归为不入流的那一类。

 “您过奖了。”吴巨谦虚地回应。

 “哪里的话,我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忠实粉丝呢!”温庭云笑着举杯,随后轻轻叹息,“我也写小说,当然不是你的类型,是小说家的那种。可惜,能分享的人实在太少了。”

 “我拜读过你的《庭云杂记》,很喜欢那些描写南楚洞庭地区风土人情的文章。”吴巨笑着说。

 温庭云顿时怔住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说:“你真的读过?”

 吴巨点点头,“当然。”

 他确实读过,而且刚才是真心话,他最爱的就是小说家的作品,因为这些书最不枯燥,书中记载的奇闻异事读起来或幽默,或神秘,或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让人深思。

 特别是温庭云的《庭云杂记》,写得尤为出色。他的文字简练跳跃,却极具画面感,最短的文章不过百字,读来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有时竟让吴巨有种看短视频的感觉。

 温庆云张嘴欲言,大概没想到吴巨看过他的书,尤其是南楚洞庭的部分,看来吴巨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