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小说家秦国主事——温庭云(第3页)
小说家常被视为末流,不被士人重视,但身为要员的温庆云,仍有不少人愿意阅读他的作品。然而,像吴巨这样地位崇高且对小说颇有研究的人并不多,尽管如此,今天能得到吴巨的认可与夸赞,温庆云深感触动。
“来,干一杯!”吴巨举杯轻碰后一饮而尽。
吃完一口菜,吴巨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让你的《庭云杂记》在大秦书斋出版,相信很多人会感兴趣。”
温庆云惊讶地问:“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这本书记录了六国的风俗与奇闻,能让人们不出门就了解天下的风貌,相信许多人会喜欢。”吴巨说道。
温庆云无奈摊手:“即使出版了,也不见得会被重视。”
“温先生希望得到谁的重视?君王还是贵族?”吴巨笑着问。
温庆云沉默不语。
吴巨继续说道:“或许你可以换个思路,得到大众的喜爱和支持也是一种成功。”
温庆云心中一动。
见对方有所触动,吴巨进一步说道:“我并非玩笑,我对你的书很看好。过去小说不受重视,是因为人们更倾向于学习其他学派,不愿费心抄写小说。但如今只需一声命令,就能快速印制数百本,愿意购买的人定然不少。”
温庆云眉头微扬,更加动心。
振兴小说家,让更多人关注这一领域,是温庆云的愿望。
然而,小说家起源于稗官,原本就是为君王和上位者服务的,温庆云也一直秉持这种看法,并以此为目标前行。
但问题在于,上位者并不真正重视小说家,只是将它们当作娱乐,甚至有人希望小说家能依附于他们,曲意逢迎……温庆云认为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许多小说家成员也有同样的想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长久以来,温庆云一直在犹豫,从未想过为小说家寻找别的出路。然而,吴巨提出的转变思路突然让他开始思索:难道道路真的只有一条吗?
温庆云最终还是没决定出版自己的书,只是含糊地回应说他会再考虑一下。
“嗯,这件事确实需要仔细斟酌,你可以慢慢考虑,想清楚了随时来找我。”吴巨并未多劝,两人喝了几杯后,他又用手指轻点桌面,把话题重新引回到小说家的现状上:“说实话,我觉得小说家和儒家、墨家等显学相比,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温庆云眉头紧锁,虽然现状确实如此,但吴巨这样直言不讳还是让他有些不悦:“吴兄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学》中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吴巨竖起五根手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子百家无不以此为目标。”
“那么,小说家又能做什么呢?”
温庆云的表情顿时凝固了。小说家究竟有何作为?他反复在心中追问。
儒家倡导仁政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法治国,墨家提倡兼爱非攻,而且远不止于此,这些显学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策略。
兵家在平天下方面无疑极具话语权。农家专注于耕种养殖,医家致力于救死扶伤,阴阳家虽学说宽泛且晦涩,但在天文气候的研究上也有独到之处。若没有农夫、医生以及精通四季气候的人,国家显然难以运转。
那么小说家呢……
“似乎……好像……”温庆云咬着嘴唇,思绪混乱。
“似乎什么都做不了。”吴巨替他说了出来,“既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说家一项也做不到,凭什么与儒家、墨家、名家、法家这些显学争高低?又为何要与它们比较?”
温庆云愣住了,他仿佛明白了些什么,却又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