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殿试(第2页)

 那把剑乃青铜锻造,剑身镶嵌黄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出自吴越铸剑名家之手。剑鞘装饰玉珠与宝石,虽非纯钧、太阿等名剑可比,但子楚透露,此剑他曾长期佩戴,意义非凡,是君王所用之器,足见他对博闻的看重。

 博闻双手接过剑,深深行礼致谢。

 白皓所得玉璧与赫赫有名的和氏璧同出一源。相传和氏璧由卞和于荆山发现,献给楚厉王,却被误认为普通石头,卞和因此失去左脚。楚武王继位后,卞和再献玉,却再次被认定为石,又失去右脚。直至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抱璞玉痛哭三日,泣血不止,才终得 ** 。文王剖开玉石,确认其为稀世珍宝,命名之为和氏璧。白皓的玉璧同样产自荆山,质地与和氏璧相仿,仅尺寸较小,亦属罕见珍品。

 庞士安获得的是天青釉瓷器,出自新开窑的瓷器厂。得益于吴巨的指导,工匠掌握了多种釉色及其制作工艺,技艺突飞猛进。

 某年某月某日

 位于咸阳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邸内,几位家主和族长正在密谈。这些人多为当地世家豪族的核心人物,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常有往来,利益相关且多有联姻。

 会议的焦点集中在最近的科举考试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首先开口:“文家此次失败,原因在于使用了不正当手段,最终自取 ** 。”

 “事已至此,关键在于是否妥当。若是处理不慎,恐怕会牵连更多。”一位中年男子冷静地回应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朝廷正进行一场重要仪式,殿试即将结束。来自各地的近两千名考生陆续接受封赏。前三甲获得重赏,前十名中的其余七人也分别获赐珍稀瓷器及爵位。而后续排名的考生则根据成绩高低,依次授予不同等级的奖励。

 就在殿试接近尾声时,那件备受瞩目的天青釉瓷器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此瓷器虽未伴随过 ** ,却因其独特工艺和珍贵材质,价值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传世珍宝。

 仪式结束后,所有上榜者在官吏带领下离开皇宫。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关于文家事件的讨论仍在继续。老者语重心长地说:“科举制度关乎国家兴衰,必须严格规范,切勿让私心作祟。”

 会议持续至深夜,最终达成共识:加强科举监管,杜绝舞弊行为,以确保公平公正。

 “这话倒也有理,瞧瞧老邓,这几天大门不出,说是研读什么,这岂不是太示弱了吗?”旁边有人说道。

 这里提到的老邓正是邓家的家主,在科举答案泄露案发生后,那些涉案的世家都低调行事,今天的聚会他也未参加。

 “别管老邓了,眼下当务之急是总结经验,为下次科举做准备。”

 众人都点头同意。

 科举答案泄露案涉及许多人,起初他们也曾心生畏惧、保持沉默,但几天后,金榜公布,巨大的利益 ** 让他们重新活跃起来。

 天下之人,无不逐利。世家尤其如此,追逐利益是他们的天性。

 “我们必须采用正当手段!”有人定了调子。

 “如何着手呢?”

 此前批评文家做事粗疏的中年男子开口了,他是陈家的家主,向来足智多谋。

 陈家的家主说:“前几天我偶然遇到了吴巨,深受启发。作为科举主考官,他如今在考生中的威望有多高啊!只要他愿意,号召力就非常强大。而且主考官不可能永远由同一个人担任,我认为我们应该争取这个位置。”